乾隆皇帝賀歲翡翠
李老板經營翡翠生意已經有十幾年了,他的店鋪位于北京北三環一家著名的專業藝術品市場內,這里聚集了不少專門經營玉石翡翠的商家。他最近有點郁悶,“買主都以為現在翡翠價格漲得厲害,我們該賺大錢了,其實商家現在也很痛苦的。”李老板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我現在的銷售額和過去差不多,但是利潤卻越來越低了。”
記者在李老板店里時,剛好有位熟客來看手鐲。客人對手鐲很滿意,但因為雙方的心理價位相差太遠而沒能成交。“這手鐲和我以前在你這買的那只應該是一批貨吧,價格也不能差這么多呀!”客人抱怨著,就差把“奸商”二字說出口。
李老板很委屈,他告訴記者,這只手鐲和客人半年前買過的那只確實是一批貨,成本價也差不多。“這個種色的手鐲過去5萬元我就可以出手,但是現在10萬元我也有點舍不得出。看似我的利潤更多了,但是我拿著這10萬元,根本就進不到這樣的貨,現在的市場是面粉比面包還要貴。”
李老板告訴記者,翡翠的成本價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原石價格;二是工費;三是店鋪的經營成本。“工費雖然有所上漲,但并不厲害,主要是原石價格漲得太高了,特別是好料,簡直漲得離譜。”李老板說,“手鐲沒什么工,就看料好不好,所以漲得最多。”記者也做了小范圍的調查,像李老板這樣“進不到或者進不起好貨,也不敢輕易賣好貨”的商家并不是少數。
“商家進貨成本增加了很多,無形中提高了門檻,但是消費者的接受能力并沒有一下子提高很多,所以留給商家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了。現在,很多沒有實力的商家都已經倒閉了,或者轉行做其他玉石,更多的是以賣‘行活’為主了。”萬瑞祥翡翠俱樂部創始人兼首席鑒賞專家萬珺告訴。
萬珺所說的“行活”是翡翠業內對行家用來賺錢的貨品的稱呼,通常是指那些無種或無色的一般品質翡翠,品質更差一點兒的則稱為“垃圾貨”。“目前上漲最厲害的還是頂級品質的、收藏級的翡翠,比如玻璃種滿綠的,上漲幅度是很驚人的。但是,行活上漲幅度并不大,垃圾貨則幾乎沒怎么漲。”萬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