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公盤“破紀錄”
萬珺認為翡翠市場之所以呈現目前的態勢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來自于買方。中國自古就有“亂世藏金、盛世藏玉”的傳統,現在收藏翡翠的人群越來越龐大。“翡翠收藏入門容易,因為真假比較好判定,幾乎可以達到100%準確,而其他收藏門類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真偽難辨的問題。”
二是來自于賣方。翡翠市場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原料來源單一,全世界就只有緬甸有。而緬甸翡翠出貨就是在每年的公盤上(緬甸對翡翠資源管理嚴格,只有通過政府舉行“公盤”拍賣才可交易出境)。“實際上原料價格的暴漲從2009年就開始了,但是反映到零售市場上需要一定時間的傳導,可能會滯后3-6個月。”萬珺說。
“從2009年的4次公盤來看,全年翡翠原料價格漲幅達到30%。2010年已進行的兩次公盤,增長的勢頭更加強勁。”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玉石分會秘書長奧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據奧巖介紹,今年3月份的第一次公盤,在原料數量持平、高檔好料相對減少的情況下,交易總額由過去的十幾億一躍飆升至30億,進場人數3000人,而往年只有1000多人;而7月份的公盤,在原料數量持平、高檔好料更少的情況下,成交額達到70億,進場人數更是創下了破紀錄的5000多人。
“翡翠原料價格的增長,必然帶動了翡翠成品價格的增長。這種上漲是全面上揚,但好的、高檔的品種上漲幅度更大。”奧巖說。
緬甸公盤的價格一向被看作是翡翠市場價格的風向標,所以無論是萬珺,還是奧巖,都繼續看漲翡翠的后市價格。“從翡翠發展的歷史來看,其價格一直處于上漲態勢,并且在經濟環境越好的情況下,上漲的速度越快。”奧巖表示。
由于開始采用機械化的開采方式,使得緬甸過去20多年來的翡翠開采量,相當于此前300年開采量總和的10倍。緬甸是世界翡翠的大本營,全世界有超過90%的翡翠產于緬甸,且頂級翡翠幾乎只產于緬甸。
業內普遍估計,以現在的開采速度,緬甸的翡翠只能再開采10年~20年,而且現在一些高檔的好料就幾乎已經開采完了,比如著名的穆那坑口的、玻璃種帶綠的原石早已采光,只是個別緬甸礦主手中還有一些存貨。
“未來價格上漲是肯定的,至少今年是沒有任何疑問的。”萬珺建議,在目前的市場態勢下,收藏一定要精選,要買就買精品,有兩個主要的方向值得考慮:一是頂級品質的,比如穆那老坑種的、玻璃種帶綠的。“但是現在這樣的東西一般老百姓確實已經收不起了,因為幾乎都是百萬級的。”她說。
第二個方向是適合一般投資者的,“料不一定很好,但是工很有特色。這類翡翠目前是一個洼地,我認為未來工費的上漲肯定會超過原料價格的上漲。”萬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