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質監局下設的黃金珠寶飾品監督檢驗站出具的證書。
有的商品把其他品牌的廣告當成自己的鑒定書。
花40萬元買來的七八件翡翠制品,個個都有正規機構出具的鑒定證書,全部被鑒定為A貨,可實際上這些翡翠都是B貨、C貨,算成市價僅能賣1000元;江蘇省的一家文物鑒定培訓中心 ,在網絡上發布廣告稱,可以包辦國內任何鑒定機構的鑒定證書,而珠寶玉石的質量只要被鑒定人“自己保證就行”;只需10元甚至5元,一些鑒定機構就可以鑒定一件珠寶,而質量,則會根據商家的需要“盡量往好里寫”……近日,珠寶首飾品牌周生生鬧出了18K白金手鏈含金量不足的丑聞,珠寶玉石質量成為消費者關注的話題,鑒定證書本應成為珠寶玉石質量的重要憑證,可記者在探訪中卻發現,珠寶玉石鑒定已經成為一個亂象叢生的行業。
探訪
首飾成色如何由廠家說了算
12月9日、10日、11日三天,記者來到島城的一些大型商場,對珠寶首飾進行探訪。記者首先來到東部一家大型商場里,接連走訪了幾個銷售黃金飾品的柜臺,銷售人員均表示黃金飾品沒有鑒定證書。“我們有質檢牌,上面都標明是千足金。”記者執意要看鑒定證書,一位銷售人員指著一枚金戒指下方拴著的一張小紙片對記者說。“這是誰出具的?是正規的檢測機構嗎?”記者問,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都是廠家自己出具的。”
“這有啥奇怪的?黃金和白金飾品,只要不是鑲嵌了鉆石或是翡翠,都是廠家自己鑒定。”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對于這種說法,記者走訪了市場上大大小小的十余個珠寶首飾品牌,發現情況的確如此。
對此,有的銷售人員表示廠家會對自己的品牌負責,不會弄虛作假。有的銷售人員則想盡辦法來忽悠記者:同樣是在這家商場,一個深圳品牌的專柜銷售人員語氣堅定地表示,該品牌的“天下第一福”金條有正規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證書。可她拿給記者的證書卻令記者哭笑不得——這是另一個品牌的金條標牌,“這個金條是千足金的。”這位銷售人員理直氣壯地說。
證書種類繁多市民直呼眼暈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配有鑒定證書的多是珠寶、玉石類產品,可其鑒定證書存在諸多問題。在萬千百貨商場,某品牌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該品牌的鑒定證書是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出具的,是國家最權威的鑒定證書。在另一個品牌的專柜前,銷售人員則表示該品牌珠寶首飾的鑒定證書由國家首飾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出具,也是國家最權威的鑒定證書,兩人都表示,各自的鑒定機構是國家級的,鑒定的水平和可信度不是省、市級的鑒定機構所能比的。
在中山路上的國貨商場,記者在4個珠寶玉石柜臺上看到了4種不同機構出具的鑒定證書,有的機構就在青島本地,有的是中國地質大學的,還有的是帶有“國家”字樣的鑒定機構。“我們這張證書上有CMA、CAL、CNAS三個標志,有這三個標志就代表國內水平最高級別,你還有什么不放心的?”在一個柜臺前,銷售人員向正在挑選翡翠戒指的市民崔女士“傳授”分辨哪張證書最權威的方法。而轉到另一個柜臺,銷售人員則表示,自己的這張證書上有四個標志,還有一個NGTC標志,“這才是最權威的證書!”銷售人員說。
“沒想到鑒定證書這么復雜,我們普通消費者到底該聽誰的?”對此,崔女士感到一頭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