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亂象調查
千元玉石“涂粉”身價漲數百倍
市場上鑒定證書種類繁多,哪張最權威?會不會出現鑒定結果弄虛作假的情況?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對鑒定機構進行了采訪。
“鑒定結果與實際不符的情況經常遇到。”12月10日下午,記者在青島市質監局黃金珠寶飾品監督檢驗站見到劉平時,他正在忙著給一位市民鑒定玉石擺件。“不是什么好料。”劉平仔細看了看,對這位市民說。作為檢驗站的副站長,劉平是島城有名的專家,經他鑒定過的珠寶玉石數以萬計,啥料啥質地很少看走眼。
“正所謂‘內行看門道’,這種料很簡單就能看出來。所幸這位市民不是花大價錢買來的,損失要小很多。”劉平說,最可恨的就是那些用染過色的B貨、C貨冒充A貨的翡翠,“價格一差就差上百倍、上千倍,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就打了水漂。”更令劉平氣憤的是,這些以此充好的珠寶玉石,往往還有一個正規機構出具的鑒定證書。
“上個月,有位市民拿著七八件玉石來鑒定 ,其中有玉鐲、玉佩,這位市民說是在南方花40萬元買的,個個都有正規機構出具的鑒定證書,全部被鑒定為A 貨翡翠。”經過仔細鑒定 ,劉平不得不遺憾地告訴這位市民,所有的玉石都不是A貨,全是染過色的,有五件頂多可以說是B貨,最差的一件跟小攤上賣的玉石小飾品沒有啥區別,算成市價,這些玉石僅值1000元。“年初,有位市民拿著一塊琥珀來鑒定 ,鑒定證書上也寫著是真琥珀。我們很少進行琥珀鑒定 ,經不住這位市民反復要求,我剛用酒精一擦,就發現琥珀表面發黏。這說明這塊‘ 琥珀’的石化年代遠沒有真琥珀久遠,實際上就是一塊樹脂。”劉平說,類似的事情,他們每年都能遇到數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