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中的搶道突圍
那么如何圍繞產品精髓,精確地作出戰略定位?
戴爾和蘋果的成功在于以產品精髓和消費者價值為核心的戰略。戴爾的“定制化生產和銷售”高屋建瓴,使得消費者可以擁有比購買成品更多的個性樂趣,極大滿足了消費者自我決策的心理需求。蘋果超凡脫俗的工業設計和完美的性能表現使其置身于高端,使消費者擁有其他品牌PC難以比及的輕松與愉快。在這此基礎上,戴爾不斷革新技術,不斷改革供應鏈體系和服務體系,在營銷方面則增強網站數據庫的管理,近年來進一步開展渠道銷售,也是為了使消費者感受到個性定制和現實購物的雙重樂趣。蘋果則全力以赴挖掘工業設計創意,不斷優化產品性能,強化產品的情調和品位。
珠寶行業的嚴重同質化和品牌建設缺失現狀,在這片價格紅海中,從行業本質角度來分析,企業的各種資源一定要緊緊圍繞著塑造產品精髓為核心的行業本質來配置。
其實會有人說,我看珠寶行業還好吧。金融危機那么多國外的珠寶大牌都還跑到中國來避風頭,也沒看幾家珠寶公司做不下去了啊?
我引用一下周大生珠寶公司項總的話來說:“我們現在珠寶行業的還能做下去,還能賺錢,主要是在吃人口的紅利。因為這個市場太大了,還遠沒到飽和的程度!
好像這又是一片藍海,但是在一線城市的珠寶品牌競爭難道不能用白熱化來形容嗎?如果不老老實實地做回品牌,當你沒有品牌拉力的時候,你要怎么和forever mark這樣強勢的東西競爭?
回到產品精髓上,我個人認為,對于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珠寶主要效用并沒有上升到文化的層面,特別像鉆石這樣的產品,我們才教育了3、40年,結婚要買個鉆戒結婚這個概念遠沒到深入人心的地步。
這個階段的產品精髓應該停留在,剛性的情感需求,這個情感需求可能是婚慶儀式用品,或者表達情感的道具。而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彰顯自己屬于中產階級的身份象征需求,引用今日資本的徐新的話,美國的中產階級到了一定的年紀都會購買一定的珠寶,不然會覺得好像沒有穿衣服一樣。今日資本注意到中國的中產階級也開始了對這種心理需求的追逐。
所以要么拋棄傳統,要么在市場層面和運營層面作出絕對的創新。但是無論你怎么革新,在行業本質理論中,你都必須緊緊圍繞行業本質來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