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墨子·耕注》說:“九鼎既成,遷于三國。”這里的“三國”,指夏、商、周三朝。寶鼎多情:國在鼎在,國滅鼎遷。夏滅商興,九鼎遷于商朝的第一個首都——亳京;商滅周興,又遷鼎周朝國都——鎬京。周代禮制森嚴,對于“鼎”的使用,也有嚴格規定。所謂“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這些神秘的銅器隨即成為象征社會地位、政治身份和尊卑長幼的標志。當然,規格最高的銅鼎,還是大禹鑄造的“天子九鼎”——一套九件銅器,代表著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王權。誰趕窺伺這些國之重寶,天下諸侯勢必群起而攻。
不過,也有野心家賊眉鼠眼地打量“九鼎”,《左傳》記載了一則有趣的故事:公元前606年,號稱“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羽翼豐滿,為了討伐外族入侵,他帶兵跑到洛陽,在周朝天子直轄的領地檢閱軍隊。周朝王室隨即派王孫滿親往犒勞,想不到,口無遮攔的楚莊王居然問起九鼎的大小輕重。王孫滿又生氣又害怕,他非常藝術地回答說:“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國君無道,鼎大也輕。”顯然,“天子九鼎”是犯忌諱的話題,楚莊王“問鼎”,大有欲取周自代的意思——這明擺著是造反呀!后來,“問鼎”便成了顛覆政權、謀篡天下的代名詞。
秦朝以后,取材于“和氏璧”的玉璽橫空出世,鼎的象征意義,才慢慢地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