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老歐洲們,把王冠、權杖,視作象征最高權力的“國之重寶”。古代中國,由“和氏璧”精雕而成的“金鑲玉璽”,則代表執掌皇權的合法性。俗話說:“私憑文書官憑印”,你說你是真命天子,憑什么?只要一拎那顆價值連城的金鑲玉璽就得了,上面刻得清清楚楚:“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有這玩意兒墊底,泥鰍也敢當蛟龍。當然,“傳國玉璽”的權威性起于秦漢之后。那么,戰國之前,王室、諸侯最看重的“權力信物”是什么呢?說來好笑,居然是體態笨重的“炊具”——銅鍋,也就是“鼎”。(下圖:大禹收天下之金,鑄造了代表九州的“天子九鼎”)
東漢學者許慎在他的《說文解字》里說:“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說得好聽,“寶器”。干嘛用呢?“和五味”,其實就是廚房里東西。鼎,這種古代烹飪的廚具,就是“套鍋”,要么燉煮,要么盛肉。大大小小,形制不同。既有“三足圓鼎”,也有“四足方鼎”。比如周鼎,大約分三大類:“鑊鼎”、“升鼎”和“羞鼎”。鑊鼎,體形碩大,很多沒有蓋,這是用來煮生肉的。升鼎,也叫“正鼎”,是盛熟肉的。羞鼎,則是盛放佐料,和升鼎配套使用,它還有個別名叫“陪鼎”。(下圖:現代復原的“中華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