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政委他們又來了,召集所有人開會,告訴我們把帶的寶貝全交出來,一樣也別想帶走。聽到這些,大伙有些害怕了。因為不知道對方什么來頭,怕有生命危險,嚴桐江就對留下的人說:大伙都把東西交出來吧!然后轉身對李政委說:寶貝都在那兒呢,你們隨便拿吧!
拿走一部分寶貝后,東北聯軍認為我們還沒有交代徹底。因為前一天,有個女兵發現,二哥媳婦在走路的時候,忽然從頭上掉下一個金首飾。他們就此斷定,我們可能還有很多珍貴寶貝沒有交出來。
第三天,他們又找毓二哥談話,主要目的還是讓我們把寶貝全都交出來。二哥沒辦法,又讓大家交出一部分,大部分都是珠寶首飾。第四天,李政委又來了,告訴我們可以走了。聽到這個消息后,大伙兒非常高興,終于可以逃離這里了。于是大家開始興高采烈地收拾東西,等著走。沒想到走之前,對方又做出一個決定:把我們按男女分別集中在兩個大屋子里。起初,我們不知道什么意思,但當一些男女戰士分別對我們每個人進行檢查的時候,大家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當時的情形楊井竹老人記得很清楚———當時我們都很害怕,只好按照他們說的做,頭發也必須全部散開。這時候,許多藏在身上的珠寶開始接二連三地往下掉。檢查完事之后,他們又把我們集中起來進行照相,每個人照一張個人照片。辦完最后一道手續,李政委就帶著部隊撤走了,把我們交給地方政府。當地政府則對我們進行了遣散。其中,婉容等一部分人被遣送到延吉,我和一部分人被送往吉林市。回到吉林市后,我就領著大姑娘回了娘家,等待丈夫的消息。
大師驚嘆:填補《國寶沉浮錄》空白
那么,被收繳的這些國寶最后是怎樣回到文物管理部門的呢?記者經多方查證,在楊仁愷老先生的《國寶沉浮錄》里找到了答案。
李政委所率領的這支部隊收繳國寶后,很快將這批國寶全部轉交給當時的長春東北人民銀行。同時,溥儀在沈陽東塔機場被截獲的少量書畫,轉交給中國人民解放軍有關部門。
1948年11月,東北文物管理委員會在哈爾濱正式成立后,將戰時繳獲的清宮散佚國寶,暫存于長春東北人民銀行。1949年7月7日,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座博物館———東北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經陳云同志批示,暫存于東北人民銀行的清宮散佚國寶一并轉入該館收藏。隨即,原東北局文化部組成國寶調查組,在不到半年時間里,在能夠找尋到的線索內,迅速將散佚東北、華北各地的部分清宮散佚書畫搜集入館。并在這里對清宮散佚國寶進行鑒定和整理。在這過程中,人民鑒賞家楊仁愷老先生發現了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東北博物館從此名震天下,成為中國收藏古代書畫的三大藏寶地之一。
2004年11月20日,遼寧省博物館館員張鋒來到楊仁愷老先生家里,向他匯報了愛新覺羅·毓和楊井竹夫婦所講述的這一段珍貴歷史片段。楊仁愷老先生當即非常驚嘆和激動,連連叫好。他說,限于當時的情況,國寶在大栗子溝散佚的具體過程和情況在《國寶沉浮錄》里沒有做詳實述及。多年以來,他一直在想方設法了解國寶在大栗子溝散佚的真實情況。如今這段歷史終于再現,了卻他多年的心愿,填補了《國寶沉浮錄》中的一段空白,讓世人更加了解這一段歷史。
同時,楊仁愷老人還表達了一個心愿:希望可以親自見一見愛新覺羅·毓夫婦,并請他們到遼寧省博物館參觀,看一看遼寧省博物館里展出的《清宮散佚書畫展》。
相關鏈接 清宮散佚國寶現狀追蹤
據遼寧省博物館有關人士介紹,隨著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的不斷增加,使得清宮散佚書畫的下落及各自的歸屬,基本能夠理清一個眉目。目前,遼寧省博物館所藏的清宮散佚書畫達60多件,是全國博物館中收藏清宮散佚書畫最多的博物館。同時北京及各地博物館也分別收藏一些,其中不乏香港、美國等地博物館。但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尚有少量《清宮散佚國寶目錄》中所述及的書畫下落不明。但是,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相信這些流失在外的國寶最終會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