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等候:國寶藏在日本礦長家
據溥儀的侄媳楊井竹老人(毓的夫人)回憶:溥儀走后,皇后婉容和福貴人李玉琴都跟我們在一起,還有毓的二哥(毓峰)、三哥、五哥。每家都帶著孩子,總共100多人吧。當時,我們還選毓二哥當頭,溥儀的侍從嚴桐江管事。為了安撫人心,嚴桐江就把隨身攜帶的錢分給大家,每人四五百元。就這樣,到了八月節那天,我們還是得不到任何消息。
那么,當時剩下的沒被帶走的國寶都存放在哪里?
楊井竹老人說:溥儀走后,除了少量書畫珍寶分給隨行人員外,其余的那些國寶全部放在日本礦長家東屋的日本炕上。當時,我們都知道東屋存了很多寶貝,一直想去看看,尤其是那幅舉世聞名的《清明上河圖》。我們這些女眷,雖然在宮廷里可以看到很多奇珍異寶,但很多歷代傳承之寶只有皇上才能親眼見到,我們這些家人甚至皇后婉容也沒有機會欣賞。以前,就聽很多人提起過《清明上河圖》,說它是如何偉大的曠世奇作,所以,就想親眼看一看。
出于好奇:皇后夜賞《清明上河圖》
懷著這種賞寶的心情,大家等待了幾日。一天晚上,在皇后婉容的帶領下,我們一些女眷們就來到東屋,小心翼翼地翻看了那些寶貝,終于看到了《清明上河圖》。
楊井竹老人回憶說:當時的場面我記得很清楚。進屋之后,我們發現,書畫大概有兩麻袋左右,還有兩麻袋漢白玉。我們先打開裝書畫的那個麻袋,然后大家開始分頭一個一個地尋找那幅《清明上河圖》,不一會就找到了。那幅《清明上河圖》是手卷,最值錢的一種。
小心翼翼打開之后,我們大家都很驚訝、激動,不斷贊嘆畫師如此精巧高超的功力!我記得主要部分畫的是虹橋,橋是木頭的,橋上車馬來往如梭,行人熙攘。橋上賣吃的、喝的都有,栩栩如生,就跟過節一樣。橋下一艘漕船正放倒桅桿欲穿過橋孔,梢工們的緊張工作吸引了許多群眾圍觀。
另外,我還看到一個手卷,是清代宮廷畫師畫的《步輾圖》,上面有龍鳳象輦,上面還拉了不少人,穿著清朝大臣們所穿的紅綠色官服。我還記得官服上的顏料都是珠寶磨的,特別鮮艷。
當時看到的《清明上河圖》有多長?“挺長,大概五米多吧!當時看完之后,我們心情都很激動,這些寶貝都是我們以前聽過但沒看到過的。就是在長春的時候,都沒看到過,那個藏寶的書畫樓不讓我們隨便進。”楊井竹老人這樣說道。
繳寶經歷:4天內國寶陸續全部上繳
可是,留在日本礦長家里的那些國寶并沒有像他們想象中的那樣,可以留作日后生活的資本。不久之后,這些國寶就被隨后趕到的東北民族聯軍收繳。就連溥儀隨身攜帶的那些絕世佳品,也無一幸免地被蘇聯軍隊收繳。
楊井竹老人回憶道:后來我們分析,溥儀逃跑時,逃跑的路線和行蹤可能都被東北聯軍掌握了,他們肯定派出一支部隊來搜尋溥儀,這也許就是吉岡說“大栗子溝不安全”的原因。
果不其然,溥儀逃跑后,隨后趕到的東北民族聯軍就把我們包圍了。當時帶隊的是兩名政委,其中一人姓李。有一天,天上下著小雪。李政委帶著一些兵來了,他們把我們集合起來,然后把我們住的地方里里外外檢查一遍,明面上看得到的東西全被拿走了,包括藏在東屋炕上的那些珍貴書畫和漢白玉。走之前,他們還說,希望你們把東西如實交出來。
到了晚上,有人出主意說,不能讓他們把東西全拿走,咱們得留一點為以后的生活著想。于是,我們這些人就把一些小型的金銀首飾插在頭發里或藏在衣服里,每人都藏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