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1日,溥儀從偽皇宮倉皇出逃時,隨身攜走了大量奇珍異寶,其中就包括這些歷代傳承的書畫珍品。然而,這些國寶在隨后的運輸途中大量散佚,釀成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最為慘痛的一幕。
這些國寶的命運時時刻刻牽動著炎黃子孫的心。
人民鑒賞家楊仁愷在其著作《國寶沉浮錄---故宮散佚書畫見聞考略》中對這一歷史作了大量的考證,貢獻卓著。然而令老人深感遺憾的是,當年溥儀從偽皇宮出逃的許多細節及大量國寶在臨江縣繳獲時的具體情況,在該書中還是留下了空白。
隨著遼博新館的開館,曾經一度消失在人們視野中的清宮散佚國寶再次引起人們的強烈關注,當年曾與溥儀一起逃亡的其侄子愛新覺羅·毓和夫人楊井竹老人近日首次面向媒體,講述了這些國寶散佚中的一些鮮為人知的內幕。
2004年11月12日是遼寧省博物館正式開館的日子,這一天,遼博精心打造的《清宮散佚國寶展》終于揭開了神秘的面紗。特別是曠世珍品《清明上河圖》歷時1個多月的"省親展覽",更是掀起了人們爭看清宮散佚國寶的熱潮。隨著各大媒體的報道,現居住在吉林省吉林市的愛新覺羅·毓和楊井竹老人激動得熱淚盈眶---我們終于又看到了這些寶貝,沒想到國家把他們保存得這么好!我們現在都老了,再也不能沉默了,該把知道的事說出去了……
愛新覺羅·毓和楊井竹是誰?他們與這些國寶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聯系?
事情還得從去年11月份說起。遼博新館開館之前,為了趕制歷史紀錄片,該館館員張鋒帶領有關媒體記者前往長春偽皇宮博物院進行補充采訪。然而,長春偽皇宮博物院副院長趙繼敏透露的一則消息卻讓大家驚喜萬分:末代皇帝溥儀的侄子愛新覺羅·毓和夫人楊井竹仍然健在,并居住在吉林市內。
愛新覺羅·毓系溥倬第七子,是道光皇帝的直系子孫,當年溥儀親選的貼身親信。1945年溥儀逃亡期間,一直親隨溥儀左右,直至從撫順戰犯管理所釋放。他們當年親眼目睹了清宮散佚國寶的流失過程。
毓現年92歲,精神尚好、思維清晰,但已行動不便。其夫人楊井竹也已87歲高齡,但精神矍鑠,非常善談。在隨后接受采訪時,兩位老人分別講述了當年溥儀攜帶國寶從偽皇宮逃離的前前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