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疑問:溥儀成日本人的交易品
溥儀在沈陽被俘,難道是偶然間遭遇了蘇聯(lián)傘兵嗎?
愛新覺羅·毓親身經(jīng)歷了這次被俘過程的一切細節(jié),他認為溥儀是作為日本貢獻給蘇聯(lián)的投降禮物而去沈陽的。毓一直認為,在逃亡過程中,有五個疑問難以用常理解釋:一是日本命令溥儀撤離大栗子溝時為什么要聲明“不能絕對保證路上安全”?二是既然要從通化撤往日本,隔山即是朝鮮,為什么在緊急情況下還要舍近求遠,繞路沈陽?三是通化與沈陽之間區(qū)區(qū)千余里,卻飛了將近5個小時,并在沈陽機場上空長時間盤旋,好像在故意等待什么?如不是因為日蘇之間正在交涉未妥事宜,這種現(xiàn)象又做何解釋?四是在制空權(quán)已經(jīng)操于蘇軍之手的條件下,如無某種契約,能允許3架落后的偽滿小飛機,在天上自由飛翔5個鐘頭嗎?五是蘇軍傘兵飛機與溥儀乘坐的飛機同時在沈陽著陸,這恰恰說明我們在飛行中早已處于蘇軍監(jiān)押之下。偶然,還是巧合,這些字眼兒都是解釋不了的。
囚禁生活:溥儀將手表贈給侄子
毓接著講述道:在沈陽候機大廳被繳械后,呆了一個多小時,蘇聯(lián)校官命令溥儀等人站隊登機。飛機先是飛往通遼,第二天早晨又乘大型蘇聯(lián)運輸機直飛赤塔。從1945年8月到1950年7月,溥儀先后在蘇聯(lián)境內(nèi)赤塔和伯力過囚居生活。
到了赤塔以后,溥儀心情非常沮喪。他擔心蘇聯(lián)紅軍像殺掉自己國內(nèi)的皇族一樣,會很快處死自己。于是,溥儀就把自己身上佩戴的各種珍貴飾品分贈給跟隨他的那些親人及侍從。分到我這里時,溥儀先是上下找尋了一番,看到實在沒有可分的東西了,感到十分難過。這時,他看到自己手上還戴著一塊手表,沉思了半天,摘下來交到我的手上,讓我好好保管,以后留個紀念。
“這塊表您一直珍藏嗎?”“是的,偶爾還會拿出來欣賞一番。”說著,毓老人的家人從一個褐色的樟木箱子里取出一個盒子。打開盒子,一塊精美的牛皮帶手表呈現(xiàn)在面前。
毓說:“這就是溥儀當時贈給我的手表,日本產(chǎn)的14K鍍金手表,表為長方形盤,編號為773218。手表的玻璃罩蓋可以打開,清洗灰塵。”
毓表示,溥儀贈表的這段歷史,在以往有關(guān)溥儀的歷史回憶錄中從未涉及過,他也從未向其他外人提及過。“為什么現(xiàn)在想說出來呢?”“我想到了該說的時候,這段歷史不應(yīng)該被塵封。”
1945年8月,溥儀在沈陽被蘇軍俘獲后,留在吉林省臨江縣大栗子溝的皇后婉容、其他女眷及部分侍從人員命運如何?那些備受關(guān)注的國寶放在了什么地方?它們又是怎樣輾轉(zhuǎn)流離失所的呢?對這段歷史,已經(jīng)跟隨溥儀逃走的毓并不知曉,然而,當時一同留在那里的毓夫人楊井竹老人對此卻記憶猶新。
她回憶了許多當時不為后人所知的細節(jié)。
溥儀一行搭上飛往沈陽的飛機后,留守在大栗子溝的人非常擔心、害怕,惶惶不可終日,但是又不能隨便亂走,就一直呆在那個日本礦長家里,等候溥儀等人的消息。當時有一點讓他們感到很寬慰,就是那個日本礦長很善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