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錦泉先生,系香港著名珠寶設計師,制作監督及營運者。
·離開學校便從事珠寶業達幾十年的他,由黃金部門打好了基礎,發掘出對珠寶的濃厚興趣,潛心研究設計、制作胚型而有成。從而在同輩脫穎而出得到伯樂的提拔,在工作崗位上得到大大發揮。頻密的海外市場拓展令眼界大開,觀摩令人進步神速,也培養出深厚的鑒賞能力。
·1995年創立 NEW CONCEPT JEWELLERY CO., LTD. 憑他設計的天份及獨特的鑒賞力,創作了全新系列的作品,迅速嶄露頭角,在香港珠寶出口商占著領先的一席多年。其設計更成為行業追蹤模仿的目標。2008年更獲得香港中小企業商會頒發《最佳中小企獎》,公司屬獲設計比賽優異成績。
·麥錦泉歷任JMA香港珠寶制造業廠商會的教育及培訓小組;科技小組;品牌小組的正副主席。曾任兩屆香港貿易發展局TDC三月珠寶展設計比賽籌委會會員及評審委員;設計專題演講嘉賓。
大家期待的香港2017年度九月國際珠寶展又完結了。
這幾年展覽會的業務有目共賭...
帶來了不少唏嘆失望;上年的九月展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大大失收之年。
展出期間及展后,嘆息之聲前所未有。
有稱近三十年做展覽首度出現赤字負數。
人心惶惶⋯⋯
為前路茫茫再蒙上一層濃濃的陰霾。
寒冬之形容似不足以形容困境;有業者稱之為《冰河時期》來臨。
聞者側目。
~~~~~~~~~~~~~~~~~~~~~
五天的展期匆匆過去
2017-9-19
九月展于灣仔會議展覽中心正式落幕....
讓我們作一個回顧吧...
可能機場展舉辦在先,入場者已作登記,在灣仔會展中心的入場登記柜臺似乎人龍不多;希望是部分用了網上登記入場所致吧?
據聞機場空調失靈,有客人稱因熬不住高溫而退場。
近年主辦單位嚴格執行入場安檢;更加注重批發業務,因此終端客人比以前更難進館,令主打零售的參展商招客困難。
Hall 1 右端標榜香港制造,高級產品綜藝館(Premium pavilion PP 館)終于消失了,打造香港高級珠寶夢終于夢醒了.....
這個參展費高昂的場館生不逢時,遇上金融大海嘯,生意萎縮,令參展商吃不消一一退展,最后告終收場。
O八年籌劃開館時,成為參展商推選作為代表人的我,深感唏噓!
進入Hall 1會場 ; 感覺攤位的分割有點凌亂。
有展商批評布局混亂,左一塊右一塊的,要尋找自己公司也要適應一下,遑論客人了。
Hall 1 這樣的布局當然談不上什么氣勢氣氛了,加上很多參展商縮減裝簧布置,令場面失去了昔日的光輝。
這與Hall 3 的國際綜藝館,有水晶吊燈,噴水池具藝術設計的一隅相比,有云泥之別。
今年一個普遍的現象:
展商展位縮小了
裝修簡化了
以往的不惜工本,今年再度大大減縮了。
很多改用砌組型的標準圍板,少了個性化的攤位設計。
令場面規劃不復昔日壯觀宏偉;生意風光不再;投資者失去了信心,在展覽會的資源投放縮減,一一反映出來了。
更有甚者 .... 甘冒不能回頭占據有利陣地的風險,毅然退展離場,來個壯士斷臂,決心作個了斷。
長年的虧損,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壓力及軍心打擊,迫使部分業者退出這個經營多年的平臺,實在很是無奈不舍。
場內所見,以前全封閉式的攤位很多改了半開放式,明顯是為了多吸收一些新客。
可是幾天下來,還是在做熟客生意,新客達成生意的,畢竟不多。
令展覽會失去了物識新客源的最重大意義。
但開放式的設計,也暴露了內里是否有客人,什么都被外人一目了然。
客人寥落的公司顯得特別明顯冷清。
這幾天,在場館遇到不少公司老板漫無目的地蕩著;攤位外,走廊上,站住公司的人在閑聊;反映出市道的清靜賦閑。
以往老板們在會場踫面,交談中少不免互相打探行情。
今天;大家的表情已盡在不言中,不需問也不想答。
生意不好的,少不免找個理由,有歸咎市道不好,有投訴主辦單位宣傳不力,甚至抱怨位置不好 .......
這樣多的理由背后都有一點點相似.... 便是沒有回想自己有沒有足夠準備去接受這個迷低以求存?
抱怨永遠不能解決問題,此時此刻再度應騐了。
尋找目標公司購貨,當然是每位遠道而來買手的目的,但是;如何把他們吸引,成為自己公司客人?
便成為當下求客若渴的重要課題!
據主觀觀察:
部分公司仍然座無虛設⋯⋯
也有以前座無虛設的,今天門庭冷落!
這幾天,再看不到魚貫的人潮,駐足觀賞的人也不多。大家似乎都漫無目的地逛著⋯⋯形成了客也在找;店也在等的現象。
聞說機場方面,中國大陸買家仍是最大的購貨群體。
但在會展中心,卻看不到那個國家是人客主流;人客的飄忽不定實在難以捉摸。
在珠寶國際貿易層面來看,令業者十分迷茫,不知如何部署設計及策略。
高價貨固然滯銷,低價貨公司也不見得人頭涌涌;降低價格是大勢所趨卻不是萬應靈丹妙方。
例如經營平價銀首飾的場館也熱鬧不再,有人歸咎年輕人不再買首飾所導致,是否屬實見仁見智吧。
到最后一天了,總結了部分大生產商,小型企業,國內大腕.... 的一些感想。
在蕓蕓參展商中當然是一個小眾。
但起碼反映出各個層面的反應來.....
就是
明年又將會是如何?
前路該如何去走?
如何重建場內購買氣氛可能是一個可以改變市場生態的關鍵?
但是誰可改變?
如何改變?
國內的展覽會勤于推廣招商招客,用的手法五花百門,大鑼大鼓張燈結彩的做法,是否庸俗不堪,歷史自有定論。
可以見到的一個現象:
多把力度放在表面的宣傳,
少放心機在匠心的研發。
結果:
互相競爭
利潤不再
質量變差
矜貴不再
在這個困惑艱苦的時候,買家們可不會同情你們的處境。
在買家優勢下;展覽會經營者處于被動的劣勢⋯⋯ 交易條件愈來愈收緊;生意利潤節節下滑,雞肋般的盈利食之無味, 棄之可惜⋯⋯
不公平的條件,令接到買單的感覺很不好受;單方的自我保護主義;令你焦慮在過程中:
在交貨期要步步為營,確保凖時付貨;
品管上要符合超乎標準的要求等等;
訂定的種種均不能絲毫出錯。
否則會承受罰款;拒收甚至退貨的嚴重后果。
令生產商血本無歸,得不償失!
相反收貨后如何凖時付款,往往只字不提;貨品檢測在交易前,也不是每個買家都清楚列明標準,令人感到迷茫;只有望天打卦,希望能幸運過關收貨,然后準時收到貨款。
而事實上: 以往凖時付款的大公司,現在似乎也不約而同地態度有所改變了。
接單動用的資金回籠因此失去預算;即使幸運得到財務機構借貸,微薄的利潤七除八扣,所余還有幾許?
這樣的患得患失,失去了以往買賣雙方的互相依靠,互相扶持成長的良好關系。
日益苛刻的檢測標準;
不依時付錢的歪風愈吹愈烈;
這個風暴一面倒的吹襲著;
陰霾密布正瀰漫著大部分的行業土地上;令人透不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