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錦泉先生,系香港著名珠寶設計師,制作監督及營運者。
·1995年創立 NEW CONCEPT JEWELLERY CO., LTD. 憑他設計的天份及獨特的鑒賞力,創作了全新系列的作品,迅速嶄露頭角,在香港珠寶出口商占著領先的一席多年。
其設計更成為行業追蹤模仿的目標。2008年更獲得香港中小企業商會頒發《最佳中小企獎》,公司屬獲設計比賽優異成績。
·麥錦泉歷任JMA香港珠寶制造業廠商會的教育及培訓小組;科技小組;品牌小組的正副主席。曾任兩屆香港貿易發展局TDC三月珠寶展設計比賽籌委會會員及評審委員;設計專題演講嘉賓。
·香港學術及職業評審局評定為《珠寶行業專家》,香港資歷架構委員會珠寶業委員。香港理工學院SPEED珠寶專業文憑課程;李惠利珠寶設計專業課程;香港知專設計學院;香港珠寶制造業廠商會專業課程演講嘉賓。
2016全球珠寶市場的數據面并不好看,對珠寶制造業是否正在沒落?有什么轉型的機緣?香港知名珠寶專家麥錦泉先生從事珠寶業30年經驗和數據分析,給珠寶同仁一個參考。
大中華區的珠寶業,于三十年前萌芽于香港;繁殖培育生產力于中國內地;異軍突起于臺灣。香港出口的珠寶價值,一直位居世界前幾名。一直以價廉物美,贏得世界各地人客的稱睞。香港制作品牌的珠寶設計新穎;更能全方位符合客人市場的不同要求。
加上講究的手工還有交貨期的準確及售后服務。數十年來的努力獲得了輝煌成績。享受了一段很長的黃金蜜月期。珠寶從業人更享有崇高的專業地位;令人羨慕。
曾幾何時,至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后,珠寶行業因經濟的蕭條,起了一個急劇的轉變,江河日下;大家都期望著明年會更好。但是這只是一個愿望而已,年復一年,珠寶行業的光景越來越差;越來越暗淡;越來越看不到前景。
大家都擔心是不是珠寶正面臨一個夕陽,光輝不在呢?
首先;讓我們作一些發展経歷去分析
作一個有系統的嘗試撥開迷惘,窺探其中吧。
過去--
香港的珠寶手工業,分布在尖沙咀;中環;油麻地。以小型式的運作,師徒制--- 師傅有無上權威;徒弟任勞任怨無工資只有食和宿,初期為金鋪打造足金首飾,繼而為珠寶玉石加上設計去制作;乃奢侈型珠寶的形成期。這個時期仍談不上什么設計,因為社會物質未達豐盛,人客也沒有什么要求。
現在
隨著時間的過去 ,珠寶業在市場發展;起了很大變化,由小型手工業在三十年前迅速發展成為有系統管理的企業。由本地店鋪市場拓展到全世界成為世界前幾位的重要的生產及銷售基地。另方面配合了技術研發---從手工繪圖到使用計算機軟件進行設計;計價;再經網絡傳送到全世界的客戶。
生產力由手工到倒模到3D打印.....其制作時間;成本;速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出口批發的龐大生產力,由本港大規模移往內地,從而在中國珠江三角洲建立起全球最大,最便宜人工的生產皇國。在過去的日子締造了最輝煌的黃金歲月。
近年黃金;鉆石價格浮動不定;世界政治動蕩,貨幣政策失衡波及到全球經濟體系。中國內地一直是獨立的一個經済系統但連近年因要與世界經濟體系接軌亦受到波及。令香港的最后一度防缐也動搖了。市場一蹶不振,只有逐年萎縮的現狀正式進入了幾十年未遇上的黑暗時代。甚至有人稱之為...《冰河時期》。人心惶惶,迷惑于不明的前路,不知如何對策。
現在可以造到的是:開源節流、共享資源、減省成本、尋找新貨種、開拓新市場。
將來
尤于香港業界,他們缺乏政府的積極協助及銀行融資困難。在銀根的緊絀下,業者只好節流開源,步步量入維出了。但是過度保守政策,令貨品研發陷入萎縮,惡性循環下,把客人的選擇也扼殺了,從而失去了以往的吸引力。
在種種不利形勢下我們是否看不到曙光呢?答案是--- 視乎個別公司的條件。
在收取訂金及付貨條件上:業界基于貿易生態的改變,已經把從前不付訂金;不付首期;還有長期拖數的傳統扭轉過來了。甚至個別設計特別制作精美的公司,更成功爭取了《COD 》這個優勢交易條件。
在未來的日子里,批發市場--會有「生意歸邊」的現象出現。只有愈具規模,愈有名氣和信用的公司,因為人客要真金白銀的付出;所以賣手們會選擇以上的公司為交易對象了。
小公司,甚至名氣不大的中型公司將會更吃力求存。
《展覽會生意的低潮》
隨著科技的一日千里;大公司的買手可以安坐辦公室內,細心安逸地在自己適合的環境下,開著計算機,拿著手機,逐一檢視到供應商展示的最新設計了。一般簡單的流行款式,根本無需再長途拔踄,花費旅差飛到展覽場館了。除了一些仍未習慣應用新科技及一些較復雜的個人化細節,和手感的追求外。傳統的貿易會慢慢進入科技模擬的世代,令實體的展覽會式微。
http://m.hktdc.com/business-news/article/香港行業概況/香港珠寶業概況/hkip/tc/1/1X000000/1X001DFI.htm
資料由香港政府統計處提供
資料由香港政府統計處提供
資料由香港政府統計處提供
《展示程序帶來的機遇》
以上的程序為供應商,大大節省了貨辦成本;運送;保險;保安...種種沈重成本的負擔。是困難中的一個曙光
《設計師的處境》
世界持續性的經濟低迷,整珠寶行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國內行業生態亦因電商的崛起,引發了傾銷求存導致利益不斷的下跌。
設計師的需求,因網絡供應無限的設計圖片來源。
生意不前甚至倒退,令發展被凍結,導致不作積極再投資于產品上。
設計圖的需要因此不再熱切,設計師的身價因此陷入低潮甚至能力稍遜的被市場淘汰。另方面抄襲成風正嚴重影響著有抱負;有自尊;有創作的設計師。令他們情緒受挫,覺得委屈而工作得不愉快,不能享受設計過程。
麥錦泉創立的珠寶手繪課程視學中
《設計及造型的日趨呆板》
時代巨輪轉動不息,證明了手雕需求卷土重來了---電繪固然帶來很多的方便,但大多數是設計師,工藝師;計算機程序員分家。
未能三者長處配合,令最后的產品未能完美地完成。最后市場上充斥了大同小異的設計,有些更是造型呆板缺乏靈氣,沒有生命力。手雕的再臨,可否是另一個出路?但手雕人材卻很凋零難求,這門手藝日遂被荒廢了,當年只求量產,不求質素的廠商可有領悟箇中?
亦有聞說因雕玉好賺,師傅不少轉行去了。我鼓勵珠寶設計師兼學雕蠟和電繪。個別學而有成,自己可以充分掌握整個設計;打造為成品的過程,把自己的設計理念更表達無遺。以前 為了更能表達復雜設計的立體感,我除親自手繪外還上課學了初級蠟雕,大大幫助了對工匠的表達自己所需,事半功倍,這個是手繪和手雕的融和配合。
同一個理念,放諸于香港,中國大陸同樣可供考慮?纯磁_灣的珠寶,正默默的耕耘著而在開花結果中。
只有細水才會長流,狂熱過后,回到平淡,乃正常不過的事。
經常有人會問;如何可以轉型;化危為安?
世界很多巨富會告訴我們,他們成功的經驗。但依足他們軌跡的人同樣可以成功發達嗎?這都是不切實際的。每個人,每個群體,每個團隊均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也許一一獨立為他們把脈,改變一下是可以的。但是一條萬試萬靈的済世良方,恐怕走遍天山頂峯,也永遠找不到了。先充實,等運到。似乎還比較實在;踏實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