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掛墜
14、花件:所謂花件其實就是玉珮,也叫別子。清以前稱玉珮,清代叫別子,現(xiàn)在則多叫花件。
《禮記》講「古之君子必佩玉」,并要在行走時碰出左右不同的聲音,男人在腰上佩戴,女人在胸前佩戴。清以前,玉珮多用軟玉碾制。到了清代,人們時興戴香囊、荷包,常常在香囊、荷包上拴一個玉珮,別在腰帶上,因此,清代把玉珮叫成別子,并開始生產(chǎn)大量的翡翠別子。現(xiàn)在的故宮博物院里,能看到當時宮廷收藏的極品翡翠別子。
別子的題材有很多,其中螭龍璧較有宮廷特色,此外常見的題材還有「連年有余」,雕荷葉(蓮)、鯉魚(余),有的還有童子騎在鯉魚上;「福至心靈」,雕靈芝如意(靈)、蝙蝠(福);「福壽」,雕蝙蝠(福)、壽桃(壽);「馬上封侯」,雕一馬(馬)、一猴(侯);「雙歡」,雕兩只首尾相連的獾(歡);「子孫萬代」,雕葫蘆、花葉、蔓枝,取葫蘆內(nèi)多籽(子)、蔓與萬諧音之意;「歲寒三友」,雕松、竹、梅。
在2004年4月舉行的北京某場拍賣會上,就有一件上好的翡翠別子「歲寒三友」。這件別子非常厚實,顏色鮮麗悅目,種份細膩,對光看潤澤通透,內(nèi)部可見微微白棉。巧用翠色,濃綠處雕竹葉,側(cè)面、底部、頂部分別為竹枝、梅樁和松干。正、反兩面大量留白,盡情表現(xiàn)翠色翠質(zhì)之美,而在翠料有瑕的地方施以巧工,雕梅花、松針,形成完美的工藝品。這件別子雖是新工,但材質(zhì)、工藝上佳,亦是難得的珍品,估價為40萬元~50萬元。
別子到了現(xiàn)代,除了有些男士仍然將其戴在腰上,大多數(shù)人習慣于掛在脖子上。由于這些佩上常作花紋圖案,行家稱之為「花件」。花件是目前市場上銷量最大的貨型,常見的品種有觀音、佛、生肖、平安扣、路路通、葫蘆佩、靈芝如意佩、荷葉佩、竹子佩、龍佩、喜鵲登梅、歲寒三友、福在眼前等。常聽到有「男戴觀音女戴佛」的說法,但也不盡如此,常有很多男士戴佛,也有女士戴觀音,并沒有什么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