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權威資訊機構估算,約三分之一的中國大陸消費者出國旅游時,會選擇就地購物,其中至少75%的大陸游客會選擇在歐洲購物。而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大陸游客貢獻了歐洲奢侈品銷售額的一半。稍不留神,整個歐洲很快就會成為中國游客的露天博物館。
中國人著迷歐洲奢侈品
今年五月,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公司瑞士歷峰集團(Richemont)董事長兼CEO約翰•魯珀特(Johann Rupert)深度剖析了歐洲奢侈品公司與中國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魯珀特本人是南非人,說話快人快語。他曾在電話會議上對投資者說:“幾年前,本人曾說過:稍不留神,整個歐洲很快就會成為中國游客的露天博物館。諸位,如今這種狀況基本應驗。”
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市(Marrakech)舉辦的2012年《金融時報》國際頂級時尚品牌行業高峰會(FT Business ofLuxurysummit )上,出席峰會的各路大腕應該都能認識到中國游客對奢侈品行業的重要性。分析師與奢侈品行業高管的共識是:去年亞洲消費者占據了歐洲奢侈品銷售額的半壁江山。
根據咨詢公司盛富證券(Cheuvreux)分析師托馬斯•梅曼(Thomas Mesmin)估算,約三分之一的中國大陸消費者出國旅游時,會選擇就地購物,其中至少75%的大陸游客會選擇在歐洲購物。香港與澳門也是游客頗為青睞的旅游目的地。
中國人著迷歐洲奢侈品
2011年,中國大陸游客貢獻了歐洲奢侈品銷售額的一半。據追蹤奢侈品購物游的專業服務商環球藍聯(Global Blue)估計:中國消費者去年到歐洲、新加坡及香港旅游購物,平均每次花費1.1萬歐元。這些旅游地的魅力就在于:其奢侈品的價格要比中國內地便宜三分之一之多,主要原因就是中國要征收進口關稅。
受歐元區的經濟危機影響,各大行業高管正疲于應對低迷的消費需求,而中國消費者對售價400歐元的萬寶龍星際旅行筆(Mont Blanc Starwalker pens)以及售價2000歐元的LVLockit手包趨之若鶩,正是拜他們所賜,才使得整個奢侈品行業去年有了近2000億歐元創紀錄的銷售額。
然而,2012年國際奢侈品買家四處出擊,卻對魯珀特及其競爭對手——路易維登的伯納德•阿爾諾(Bernard Arnault)以及巴黎春天(PPR)的弗朗索瓦•亨利•皮諾特(François-Henri Pinault)——這樣的行業巨子提出了不小的挑戰。他們是應該在歐洲提價、以鼓勵更多的中國買家留在本國購物,還是甘冒這樣的風險、讓本已脆弱的歐洲消費需求雪上加霜,要知道,歐洲的消費者已經深受本地區經濟緊縮之苦。
因此,當中國消費者更愿意到米蘭、巴黎或者倫敦購物,歐洲的奢侈品公司怎能本末倒置、花巨資在中國開設門店?它們該如何把中國、巴西、俄羅斯以及非洲的游客吸引至歐洲門店呢?全球幾大奢侈品公司2012年首季的銷售額證實:全球富豪的消費趨勢正在改變奢侈品行業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