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倚衛 2007年倩影 白玉牌 168萬元 2009年西泠拍賣秋拍
2010年“天工獎”獲獎作品中,優秀獎之外,144件金獎、銀獎、銅獎、工藝獎、創意獎作品,材質豐富多彩,包括了和田玉、翡翠、黃玉、碧玉、青玉、白玉、墨玉、墨碧、花玉、密玉、老玉、臺山玉、獨山玉、岫玉、黃龍玉、河磨玉、水晶、鈦晶、茶晶、琥珀、瑪瑙、珊瑚,以及雞血石、靈壁石、昌化石等國石(按獲獎名單材質說明統計),其中標明為和田玉的僅44件,翡翠23件,既使加上黃玉、碧玉、青玉、白玉、墨玉、墨碧中可能的是和田玉的36件作品,和田玉作品未超過80件,僅占144件的55%。因此,玉器收藏如果在材質上僅看重和田玉,顯然不能體現中國玉器文化的博大精深。并非和田玉之外,其他玉種就沒有收藏價值。評價玉器的價值材質是首要考慮的要素,但作為一種高附加值的藝術品,玉雕的高附加值應該是它的設計水平、工藝價值、紋飾題材等因素,材料的價值只是一個基準價,歷次高價成交的大師玉雕作品無不體現著這一點。
玉牌、把玩小件人氣旺 從玉雕作品的形制看,雖然大型陳設類擺件在價格上占優勢,但人氣上卻是文玩小品、玉牌、圓雕把玩小品較旺。西泠印社2009年秋拍中,俞艇2008年獲“天工獎”銀獎的黃玉壺以212.8萬元成交,而翟倚衛2007年獲“天工獎”金獎的倩影白玉牌也拍到了168萬元,可見小玉牌的價格并不低。該公司四場拍賣中,6組玉牌成交價在百萬元以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佩玉、玩玉的理念已成流行趨勢,方便隨身佩戴、隨時品評、把玩的玉牌、小件的行情不并遜色于玉器陳設擺件。今年西泠印社春拍,392號葛洪的天馬行空白玉把件,長6.4厘米,以新疆和田玉籽料雕成,風格簡潔明快,估70萬至90萬元,最終以109.25萬元成交。同場中,崔磊創作的6.6厘米高的新疆和田玉籽料望子成龍白玉把件也以69萬元成交。
玉雕評價標準需與時俱進
長期以來,業內外人士說到玉,均首推和田玉、翡翠這兩種軟、硬玉的代表品,因此它們也成了玉的代名詞,這也造成了從概念上就長期忽視了其他有價值的玉種,隨著玉器文化的不斷普及,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疤旃お劇鲍@獎作品中,其他材質玉雕作品的獲獎數量正在逐步增多。
一位長期在北京從事珠寶經營的張先生指出,“近年來一級市場各種寶石價格漲幅驚人,尤其以紅寶石、藍寶石、碧璽、珊瑚為代表,其價格甚至超過了上年的數倍。而拍賣會上玉雕、珠寶拍賣的成功,說明內地當代玉器、珠寶首飾的拍賣開始穩步邁入了初級階段,這是五年前難以想像的!北本s寶去年開始在四季拍賣中嘗試中高檔珠寶首飾拍賣,平易近人的價格和材質、工藝為上的原則吸引了不少收藏者,結果出人意料的迎來開門紅,此后每季上拍的拍品規模、成交率、成交額都在持續上升。北京甄藏翡翠專拍去年以來的每場拍賣成交率都令人吃驚。
行家指出,隨著收藏、投資群體的迅速增大,對藝術品的需求數量也隨之增大,而古代藝術品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數量有限,已經很難滿足市場需求,且古代藝術品的真偽鑒別始終是一道檻,因此,使真偽爭議較小的當代藝術品入場成為可能。繼當代油畫、雕塑、書畫、陶瓷之后,當代玉器走向拍賣市場且成為常態將是必然趨勢。與其他當代藝術品相比,當代玉器更具優勢,首先其材質的價值就是其他當代藝術品難以趨及的,其次是材質形狀、質地、顏色對設計者產生著決定性的影響,一件收藏級玉雕作品,是多方面價值的完美融合,而達到這種融合的作品數量是相當有限的,是市場上稀缺品。
市場在變化。收藏者、消費者對當代玉器的觀念也在轉變。北京翰海拍賣公司當代藝術品部主管李衛指出:“和田玉雕的來源枯竭,其價格還會上漲。但對于新出現的玉種而言,將會面臨一個價值認同的問題!
李衛認為,“評價一件當代玉雕作品,對材質品質的認定是首要的關鍵問題,要看作品所使用的是不是品質一流的材質;其次要看它的加工工藝,它是如何審材的?對原料的皮色、玉質里的特殊變化是如何合理利用的?作品加工的精細程度,畫面的藝術性等與作品的價值習習相關;第三要看作品的雕刻者,作者的名氣、影響力是作品的重要附加值,影響著價值的大小、價格的高低。”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當代玉器收藏者在強調原料的白度、潤度的同時,對作品的工藝、文化內涵的要求也開始提高。長期從事珠寶設計的林女士認為,當前玉器收藏市場開始出現了的“三個轉移”,值得關注,“即購買人群由行家里手向收藏者轉移;由原來重玉料材質向重設計、工藝水平轉移;由追名家作品回歸到考察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轉移。”“而對于以收藏為目的的收藏者而言,應該關注料好、工美、藝佳、韻足的玉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