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財經頻道《經濟信息聯播》報道:云南龍陵縣黃龍玉價格暴漲,幾年前幾十塊錢能買一卡車,現在一公斤就要幾萬塊錢。一個三輪車夫,用300塊錢起家炒黃龍玉,僅僅五年,就成了千萬富翁。有專家稱:黃龍玉不是玉,瘋漲只是炒作。
公盤拍賣:黃龍玉價五年漲萬倍
由于黃龍玉身價暴漲。去年年底,龍陵縣成立了黃龍玉公盤交易中心,采取公開競標、拍賣方式交易玉料原石。在公盤交易現場,有些黃龍玉原石身價,幾年間暴漲數千倍,甚至上萬倍。
在龍陵縣珠寶市場,賣黃龍玉原石的商家上千,但行家都清楚,真正的高檔原石并不在這個市場,而是存放在與珠寶市場一條馬路相隔的公盤交易中心。公盤交易中心舉行公盤時,買家有三天可邊看原石邊投標,將標價放在投標箱里。在第四天舉行開標儀式。
黃龍玉公盤交易從去年年底設立,第一次公盤交易額近600萬元,而隨著最近一段時間黃龍玉價格暴漲,在即將舉行的第四次公盤交易上,交易額也將水漲船高。
在公盤交易中心里,體積最大的一塊石頭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龍陵縣黃龍玉協會會長侯德升說:“原來沒開發的時候,這種也就是一兩千塊錢。現在呢,這一塊可能要1000萬元。”
公盤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員說,四五年前,這塊石頭放在路邊也許都沒人要,現在它的身價漲了一萬倍。這個月21日舉行新一輪公盤交易。這塊石頭也許會拍出創紀錄的價格。
瘋狂挖采:當地植被遭嚴重破壞
黃龍玉價格瘋狂,也讓當地開挖黃龍玉的行為更加瘋狂。記者在龍陵縣蘇帕河流域,看到了一場場火爆挖河、挖地運動后的慘狀。
由于是雨季,無法下河挖采,記者到達龍陵蘇帕河流域時并沒有見到人山人海瘋狂的挖掘現場,但從當地媒體拍攝的照片中,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一個月前這里的景象。
侯德升說:“當時不到0.5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有七八千人,最多時候有上萬人,非常壯觀,有買黃龍玉礦的,有開采的,還有搞經銷的,開餐館的都有。”
據了解,每年11月份到第二年2月份,蘇帕河露出河床,是村民最忙碌的時候,幾乎家家出動,老人和孩子都活躍在河底。
龍陵縣黃龍玉協會副會長梅自賢說:“那是冒著生命危險挖出來的,很危險。”
小黑山林區幾年以前,這里很多農民都亂挖亂采,造成環境破壞,F在已由當地政府和企業聯合有序開采。
對黃龍玉的私挖亂采,已造成水土流失,植被遭到嚴重破壞。當地政府已花費300萬元治理環境。
侯德升說:“我們在下游打了6道攔沙壩,防止泥石流對下游的影響。”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農民的自留地都已被包了出去,用于挖掘黃龍玉,去年下半年10萬元一畝的田地,現在已炒到100萬元。隨著雨季的過去,私挖亂采現象有可能重新上演。目前,當地政府正在著手引進了外地礦業公司,對黃龍玉進行統一的科學開采。
專家論道:黃龍非玉瘋漲是炒作
黃龍玉價格暴漲,一些人打起了歪主意。
2004年,龍陵縣村民在附近蘇帕河中發現這種新玉石。一些收藏人士認為,這種玉石質地細潤、色澤金黃、變化豐富,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記者在龍陵珠寶玉石市場看到,這里的攤點幾乎都是以賣黃龍玉為主。在同一攤點上,黃龍玉價格相差很多,貴的需上萬元,便宜的只需幾十元。如此大的差異,讓記者不敢判斷哪些是黃龍玉,哪些是假冒品。梅自賢說,目前國家相關部門還沒有對黃龍玉進行科學的命名和出臺鑒定標準。對黃龍玉真假的判斷,只能靠經驗。
目前,在黃龍玉業界,無論買家還是賣家,都在有意無意回避這個話題:黃龍玉到底是不是玉,是否與和田玉一樣,能被劃歸寶石行列。
據測定,黃龍玉的摩氏硬度與翡翠相當,比水晶略低,比和田玉高;韌性略次于和田玉,略高于翡翠;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一切特質,在行家看來,介于玉和石頭之間。北京玉學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明認為,“黃龍玉不是玉”,其組織結構與真正的玉石有顯著不同,黃龍玉也沒有翡翠等其他玉種的文化底蘊。之所以叫黃龍玉,是一些炒家想沾上玉的光環,更好地炒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種玉石的漲幅超過黃龍玉,價格已遠遠超過自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