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回購征稅 品牌金店只換不收
路邊小店高價收金,現金支付,這不能不說黃金回購市場存在著管理混亂的缺陷。但有一個現象也記者感到了奇怪,在南京太平南路上,我們的記者看到了10多家品牌金店,但這些正規的金店卻沒有一家開展黃金回購業務。這又是為什么呢?繼續來看記者的調查。
記者走訪了南京太平南路上多家品牌金店,工作人員都表示沒有開展黃金回購業務,只能以舊換新。
南京某金店工作人員:“加工費是20塊錢一克。”
記者:“就收加工費?”
南京某金店工作人員:“你這個是不是在我們這里買的。”
記者:“不是。”
南京某金店工作人員:“損耗3%。”
在南京太平南路上10多家品牌金店中,只有寶祥金店一家表示可以收購黃金。但是價格卻比路邊小店低不少。
金店工作人員:“247元一克。”
記者:“算損耗嗎,沒有損耗嗎?”
金店工作人員:“要算損耗,損耗要算在內,要去損耗。”
據了解,目前金店和典當行是黃金收購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我國規定涉及實物金交易,需征收17%的增值稅,黃金零售又要征收5%的消費稅,而回購也要征稅,這樣正規商家在回收時就必須把這部分稅算進來,再根據金飾的成色扣除損耗,這樣黃金回收的價格勢必被壓低,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回購不暢,因此,大多品牌金店都放棄了回收黃金首飾業務,而這就給路邊小店帶來了市場。
黃金回收小店店主:“你到時候去賣,沒有這個價格高,因為有個稅收問題,我不存在,我就是現金交易。”
那么這種路邊小店到底該由誰來監管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施行細則》,金銀的收購統一由中國人民銀行辦理,個人出售金銀,也必須賣給中國人民銀行。但自2002年上海黃金交易所成立后,黃金市場已經放開。
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貨幣黃金處工作人員:“現在我們不管了,放開了,國內放開。”
記者:“不需要辦理黃金制品許可證了?”
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貨幣黃金處工作人員:“不要,早就不要了。”
黃金市場調查編后
難道黃金回收真的就無法監管了嗎?我們的記者今天從工商部門了解到,正規的從事收購黃金的個體和公司,都是先向中國人民銀行寫書面申請,經同意后,再到相關工商部門進行登記和注冊。 而這些小店辦的其實都是首飾加工經營許可證,他們掛上“高價回收黃金”的牌子私底下交易,是屬于超范圍經營。而且很有可能成為非法銷贓點。而專家也提醒市民,為了避免財產損失,還是要去正規金店變賣、兌換黃金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