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爾表展3月18日在瑞士邊陲小鎮巴塞爾開幕,包括百達翡麗在內的一線品牌都選擇在這一展會上發布本年度新品,手表收藏家們喜歡在展會上選購自己中意的新品。巴塞爾表展誕生于上世紀50年代,為了建立一個能夠反映出全年行業動態的平臺,瑞士制表業決定在每年的三四月份做一次大型的鐘表展覽會,地點就選在位處瑞、法、德三國交界的巴塞爾,就是今天的巴塞爾表展(Basel-World)。到上世紀80年代初,源自日本的“石英革命”的陰霾漸漸散去,巴塞爾表展成為全球影響力最大的鐘表珠寶展會,參展商多達1000家以上,這其中不乏來自瑞士之外的鐘表品牌,收藏家們相較于普通消費者,即使面對上千個品牌,也只能耐著性子選中意的表,而非中意的牌子。
不過,選名牌是許多年來普通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的潛規則,消費市場不成熟與不理智早已是共識。
幾年前有調查顯示,在香港,所有的奢侈品手表購買者當中,內地消費者超過六成,相信伴隨著這幾年經濟的上升,這個比例應當上升了不少。
是否位列“十大名表”榜單仍然是內地消費者買表的第一準則,2009年底在北京某表行舉行的VIP嘉賓手表特賣會上,一位客人在沛納海專柜前問,“它在世界能排第幾?”銷售人員只好在旁耐心解釋,“它排不上前十,但也是世界頂尖品牌。”
銷售人員的回答是近些年表行們通常采取的作法,北京新東方廣場內的冠亞名表城經理胡亞娟說,這些年來手表經銷商們一直都在淡化十大名表的提法,“‘十大名表’事實上是六七年前被熱炒出的一個以訛傳訛的概念。”
經銷商們努力地通過不斷教育普通顧客以祛除這一概念的影響,希望能夠給予品牌們一個干凈而純粹的競爭環境,但事實上很難。當你使用GOOGLE搜索“十大名表”,網友們依然為“十大名表”的榜單誰能夠排名更靠前爭吵不休。
從國家間GDP排名到各式各樣的富豪榜,對各種名次的關注早已是普通人生活一部。中國鐘表市場起步晚和鐘表知識的匱乏,讓普通消費者對于頂級好表的認知局限在這十大名單上。兩塊同樣的表,有了十大之一品牌LOGO的附體,那它的價值就要高上好幾倍,而擁有它的人的面子仿佛也增加了好幾倍。
從來就沒有真正的“十大”
“十大名表”名單出爐是受到當時歐洲一本雜志的影響,這本雜志每年都會評選出當年最受歡迎十大表款。后來香港由鐘泳麟主辦的《名表論壇》雜志也學著這樣的方式,邀請“兩岸三地”的讀者投票評選出了當年最受歡迎的十大品牌。不過鐘泳麟當時一定沒有想到,自己的一時之舉竟然為內地市場造成了延續至今的誤會。
內地手表市場發展起來后,各類媒體又依據自己的喜好評出了各式各樣的“十大名表”。做這行做得久了,你知道,媒體的這類評選并不可信,它實際上是為了維護客他們的客戶關系,為來年拉廣告做做準備。
也正因為此,目前流傳最廣,認知度最高,最為“正宗”的還是2000年出爐的這份名單,它是華人第一次做這樣的評選,因此無可取代。這份名單甚至有著精準的排名,(1.百達翡麗2.江詩丹頓3.愛彼4.寶璣5.萬國6.伯爵7.卡地亞8.積家9.勞力士10.芝柏)在2003年左右內地鐘表市場剛剛開始發展時,這一名單甚至成了許多剛入行的鐘表編輯和初級愛好者的教科書。
早在2002年,國內知名珠寶鐘表界人士高原先生就曾寫過一篇題為《世界頂級名表的排名》的文章,共介紹了13個頂級品牌,排名則首次采用品牌首字母形式。如今看來,文章中那種不拘泥于藩籬的精神,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預見性,值得我們推崇和學習。
有鐘表界資深媒體人士認為,這份“十大名表”名單實際上是一種斷章取義的作法,在目前的內地市場上更是需要被矯正的觀念。這個名單上的每個品牌綜合實力都不錯,但這樣的排名對其他的品牌非常不公平。全世界有上千個手表品牌,每個都有自己擅長的不同領域,有人在機械表領域里獨樹一幟,有人能在運動表技術上遙遙領先,而珠寶表的鑲嵌技術對手藝要求則更高。既然手表可細分為這么多領域,這樣的一份名單也就根本不具有任何公信力,也更不必對它太過認真。瑞士是全世界第一手表生產國,在那兒有幾千個品牌,如果你和這些品牌的CEO聊天,詢問他們心中有沒有這樣一個排名,沒有人會回答你。包括在今天的香港市場和臺灣市場,也沒人會提起這個十大名單。
一位鐘表業內人士說,“我尊重這個名單所體現中的評選結果,我同樣認為‘十大’中的每個品牌都是世界上最好的手表品牌,但我不贊同十大類似梁山泊好漢那樣按交椅排定座次的方式。這個道理就像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將世界上最美的美女按次序排定名次一樣。有誰能告訴我,世界上第一到第十的美女排名順序嗎?因此,我心里無法有一份自己的十大名表名單。”
毋庸置疑,在真正的整個國際鐘表行業里,沒有“十大名表”這一說法。
圍繞“十大”之爭
在這份名單里,在中國以及全世界銷量都取得巨大成功地位的“歐米茄”榜上無名,而另一份十大名單上,勞力士出列了。這種無意似乎暗含著人們追求“小眾”的心理,但在職業鐘表人心中,這兩個品牌都稱得上是絕對的“名表”。
仔細觀察這份名單,不難發現,在這份名單中有不少品牌都屬于目前世界最大的奢侈品集團歷峰旗下,占60%,例如:江詩丹頓、萬國、伯爵、卡地亞、積家、芝柏,斯沃琪集團占10%,僅有1個品牌(寶璣)入選。其余的3個席位分別被獨立于上述兩大集團之外的家族品牌 (百達翡麗)或基金管理品牌(勞力士)等所占據。潘箭幽默地說:“看來,要進入這樣的名單,首先就要進入歷峰集團。”
盡管業界人士對十大名表的說法通常都是“一笑置之”,但不可否認,這一觀念已經深深地扎根于消費者心中并且仍在往下延續。上榜的品牌無一例外在這十年間都得到了好處——銷量上升,認知度升高,而這對于那些沒能上榜的著名品牌來說,則是非常遺憾和不公平的一件事,一些著名的珠寶品牌和時尚先鋒品牌,例如寶格麗、梵克雅寶、萬寶龍等,近些年依靠強大的財力做后盾,在專業鐘表制造領域的造詣甚至已經超越了‘十大’中的一些傳統高級制表商,但是由于‘十大’評選的時間截點問題,而未能入選。
不過“十大名表”也并不是包治百病,在拍賣市場上,芝柏和伯爵的表現就并不十分理想,而卡地亞、百達翡麗、積家等即使沒有“十大”的光環附體,也仍舊會是拍賣市場上的寵兒,更不要說身在“十大之外”的香奈爾和沛納海都曾經在拍賣市場上讓人眼前一亮。
人們對于“十大名表”的共識認為其局限了消費者對于高級手表的認知,不過與他人一致的批判不同,“十大”為在內地形成最初的高級鐘表愛好者人群以及推進高級鐘表品牌在內地的發展和壯大,起到了歷史性的決定作用,它對國人的名表消費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近些年來,獎項越頒越多,日內瓦每年頒出各種獎項更多的是為了鼓勵鐘表企業的創新與發展。隨著這些年鐘表市場越來越成熟,鐘表的信息也越來越全面,出現了更多的更為理智的消費者,他們從雜志、店鋪、表展上會搜集足夠多的信息,喜歡的應該是產品本身,而不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