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控制與品牌運作
至2006年,國際鐘表巨頭基本全數登陸中國,但在中國的營銷手法和渠道控制能力不盡相同?傮w而言,集團比獨立品牌更重視代理渠道,更注重跟隨鐘表連鎖商的快速布點而擴張。不過,零售渠道加劇了集團品牌商的業績波動,成為其“牛市更牛,熊市更熊”的助推器;另一方面,鑒于渠道商的日益強勢,集團公司開始爭奪中國分銷渠道控制權,如斯沃琪和LVMH對新宇亨得利的持股。
處于金字塔頂端的鐘表品牌,總體上沒有控制渠道商。如獨立品牌百達翡麗和歷峰旗下的朗格,均是對授權網點深耕細作。各大品牌在品牌運作上也表現出差異化。
從地域上講,國際鐘表巨頭進入中國市場,必在東北市場打響第一炮,而后擴及北京和上海市場,我們的樣本品牌也表現出過于倚賴這三大市場的特征,百達翡麗依存度100%,朗格83%,愛彼和寶璣64%,江詩丹頓62%。歐米茄、卡地亞、伯爵掙脫地域重圍,實現全國化布局,對這三大市場的依存度在50%以下。
在全球鐘表奢侈品品牌的圖譜上,不同地位的品牌采取了迥然不同的策略。獨立品牌百達翡麗通過長期捆綁與代理商的利益,形成利益共同體在中國僅有的2家零售店;歷峰旗下的朗格是集團僅有的一家不依賴網點擴張的品牌,在渠道商的品牌名錄上,唯獨看不見朗格的身影,而朗格恰恰又是集團內最常出現在拍賣行名冊上的品牌;勞力士也采取集團化運作,零售網點遠遠超過百達翡麗、朗格等,取得價與量的雙豐收,年產量80萬只,是瑞士鐘表業的銷售龍頭,也是各大拍賣行的?。迄今,唯獨勞力士創造了這樣的奇跡。此外,中國鐘表哦為您報道在服飾極簡之風盛行之后,腕表等配飾的裝飾功能凸顯,且奢侈品消費的年輕化和女性化趨向漸起,各大時尚品牌均拓展產品線,推出腕表系列,如Fendi、Celine等(圖1)。
進一步研究各鐘表品牌在金融危機前后的策略變化,可以更好地把握其下階段在中國市場的布局。
集團更重視零售渠道擴張
鐘表部門呈現“牛市更牛,熊市更熊”特征,渠道成經營業績放大器
研究發現,在奢侈品上行和下滑周期,主要奢侈品集團的財務數據呈現出兩大特征,一是收入增長而營業利潤反而下降,或者營業利潤下滑程度高于收入下滑程度,因消化存貨而損失部分利潤。第一大奢侈品集團LVMH 2009年中期收入78.11億歐元,同比增0.15%,而營業利潤13.63億歐元,同比反降11.55%(表1)。中國鐘表網為您報道,以鐘表和珠寶為主營的歷峰,截至2009年9月的中期報告顯示,收入23.79億歐元,營業利潤3.9億歐元,同比降幅39%,高于收入15%的降幅。鐘表巨頭斯沃琪2009年中期收入23.52億瑞士法郎,營業利潤3.45億瑞士法郎,同比跌幅分別為16.71%和41.82%。
另一個特征是,鐘表和珠寶部門的營業收入下滑程度遠大于服飾等部門(表2、表3),成為奢侈拐點下下滑程度最嚴重的部門。截至2009年9月,LVMH的鐘表珠寶部門收入同比降17.03%,歷峰的鐘表部門降17%,斯沃琪降16.71%,遠差于LVMH服飾皮具和零售的表現,這兩個部門在2009年中期實現正增長,分別為7.95%和6.88%。
2008年和2009年的同比數據頗讓人深思。新財富2009年2月的年度報告《奢侈拐點》中,我們通過對比存貨和銷售收入增長,確立2008年9月為奢侈品行業拐點。我們同樣選取尚未受到危機深度影響的2008年中期的同比數據和2009年中期的同比數據,來觀察鐘表珠寶類奢侈品上行周期和下行周期的表現。結果顯示,中國鐘表網為您報道2008年中期,LVMH的鐘表珠寶部門收入同比增6.92%,僅次于香水化妝品部門的7.75%,而到2009年中期,鐘表珠寶成為表現最差的部門;營業利潤的數據更為明顯,2008年中期同比增29.82%,是表現最好的部門,而在2009年中期同比降72.97%,是表現最差的部門。鐘表珠寶呈現出“牛市中更牛,熊市中更熊”的特征。
緣何如此?除了奢侈品行業整體下滑之外,鐘表業受渠道的影響最深。在上行周期,渠道商加緊進貨;而在下行周期,渠道商推遲或削減進貨。由此,渠道成收入和利潤放大器。
集團公司爭奪分銷渠道控制權
隨著消費升級,以中國最大的鐘表零售商新宇亨得利(03389.HK)、亨吉利等為代表的國內鐘表零售商近幾年迅速崛起,新宇亨得利營業額迅速從2006年的24.5億元增至2008年的55.1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31%(圖2)。集團化的鐘表集團、奢侈品集團的鐘表部門基本全線進入零售渠道(表4);除了傳統的腕表之外,LVMH等集團旗下各大品牌的時尚腕表也紛紛進入零售渠道,而零售渠道的逐漸強勢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斯沃琪、LVMH等形成挑戰。
為防止強勢渠道對利潤的分流,斯沃琪和LVMH先后與新宇亨得利結成利益共同體,成為其分別持股8.11%和7.48%的戰略股東,僅次于集團主席張瑜平45.61%的持股比例,位列第二大和第三大股東。2009年7月3日,新宇亨得利向張瑜平控股77.7%的佳增公司發行2.36億新股,發行完成后,張瑜平對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進一步提升至50.34%;為了保持控制權,斯沃琪也進一步增持,持股比例增至8.9%;而LVMH的持股比例被稀釋至6.84%。
實際上,目前零售渠道商的議價能力有限,對上游供貨商的控制力并不樂觀。亨吉利隸屬飛亞達集團,其名表連鎖業務2009年中期收入4.49億元,同比升12.42%,利潤2337萬元,降28.6%。收入增而利潤反降的背后,一方面是由于新開店面帶來收入增加,但同店收入并無同步增長,一般而言,3年以上的成熟店收入比年輕店高出2-3倍;另一方面,由于零售渠道商為拉動存貨消化速度,進行折扣銷售?梢,零售渠道商尚處于為搶占渠道犧牲利潤的階段,亨吉利2009年上半年拓展7家零售店面,將其零售店面總數提升至83家。相應地,亨吉利2009年中期毛利率同比也有所下滑,從24.45%下降至22.88%。但隨著年輕店向成熟店的轉化,同店收入將獲得內生性生長,但其渠道控制力能否獲得同等增長,尚需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