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現(xiàn)場發(fā)言:
更放心
謝先生,哈爾濱人
見到謝先生時,他正在買勞力士腕表,已選定4只,正挑選第5只,面對采訪,他顯得很低調(diào),只說是幫朋友帶的。問及他來此購買的原因,他說:“現(xiàn)在中國市面上的造假術太高,我們平常人已經(jīng)霧里看花辨不清了,還是在國外的大型百貨公司購買比較放心。”
記者觀察:造假確實是奢侈品消費者心里的痛,也是各大品牌在中國市場遇到的最大挑戰(zhàn)。
更便宜
常先生,重慶人
常先生想為妻子選購一款卡地亞的鉆戒,其實原先也未打定主意在此購買,在比較了價錢之后,他覺得比國內(nèi)起碼便宜了20%,于是便爽快地掏了腰包。常先生的想法比較具有普遍性,只考慮價格。
記者觀察:現(xiàn)階段,影響許多中國人奢侈品消費行為的仍舊是價格因素。這使得價格不占優(yōu)勢的國際奢侈品在中國內(nèi)地銷售時不得不苦練內(nèi)功,提供更貼心更個性化的服務。
更盡興
于女士,溫州人
在CHANEL的櫥窗外就已經(jīng)注意到于女士了,當時她正在挑選兩個不同顏色的2.55包,腳下堆著LV、DIOR、PRADA和GUCCI的購物袋。她說自己是個手袋愛好者,每次去巴黎總會帶一些國內(nèi)沒有的款式回國,“特別是CHANEL,國內(nèi)本來貨就少,彩色的2.55就更少,還是在這邊買得盡興。”
記者觀察:進駐中國市場的奢侈品品牌絡繹不絕,但新貨上架尚有“時差”,而且產(chǎn)品種類也常常不夠豐富,這是海外市場吸引中國消費者的又一優(yōu)勢,若想留住“豪客”的心,買手的眼光和潮流敏感度不可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