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
國博三次大規模入藏文物
國家博物館自1912年建館以來,有過三次較大規模的接收入藏文物。
第一次大規模接收入藏文物是在1912年7月,博物館成立之初。當時經民國政府教育部批準,接收國學舊有的禮器、書版、石刻等重要文物近6萬件。
第二次大規模入藏文物是新中國成立后。1958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會議決定在天安門廣場東側籌建新館,1959年2月,有關部門向全國發出調用文物的電報,全國有77個單位支援文物,先后調用和借用文物3萬余件。
此次原由國家文物局管理的39萬余件文物入藏國家博物館是第三次,也是最大規模的一次。
文物特色
入藏佛像玉器瓷器數以萬計
據工作人員介紹,本次劃撥文物主要包含佛像2萬余件,玉器8萬件,瓷器20余萬件,另有書畫、雜項等近10萬件,共39萬余件。
本批文物中的玉器時間跨度很大,其中唐到元的玉器尤為精美,僅宋代童子玉器就有100多件。其中有一件三面的持蓮童子,雕在一塊和田玉上,雕工非常精美。
這批文物中,佛像以藏傳佛像為主,也有部分漢佛像。僅宮廷造辦處造的帶款(落官款)的文物就有上百件,每件價值千萬。1.5米以上大尺寸的大佛像有百余件,鎏金造像1萬多件。此外,這批佛像中包含1000多尊珍貴的祖師造像,根據藏傳佛教中祖師真人的形象塑造而成,為西藏佛教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在交接儀式上短暫亮相的有15世紀的黃銅鎏金釋迦牟尼像、明代白玉花卉紋執壺、雍正時期的青花釉里紅六合同春圓蓋罐等珍貴文物。它們分別代表了本次入藏文物中佛像、玉器、瓷器三大類別。其中,黃銅鎏金釋迦牟尼像是一尊宣德時期的宮廷造像,通體金黃,工藝精美。工作人員介紹,當時宮廷制造了一批宮廷造像。一部分滿足宮廷所需,一部分賞給信奉藏傳佛教的地區,促進社會和諧;实郛敃r在藏區封了很多法王,這些宮廷佛造像多是作為禮物賞賜給他們的。
稀世珍寶
元青花雙龍大罐價值上億元
在這次劃撥的39萬余件文物中有一件元青花雙龍大罐。元青花存世稀少,罐的形制并不罕見,而雙龍紋飾的在全世界只有4件,有兩件是考古出土的殘品。這次劃撥的是最完美的。青花顏料從波斯進口,胎子比較厚,施釉肥潤,尺寸高、寬均約30公分,雙龍紋飾生動,屬于國寶級文物。2006年英國拍賣過類似拍品,價值將近2億元。這件雙龍大罐上有龍紋,價值很高,保守估計價值至少1億元以上。
粉彩葫蘆萬代碗傳世僅一對
據工作人員介紹,粉彩創燒于康熙晚期,雍正時期的粉彩是目前最為珍貴的瓷胎文物之一。這批劃撥文物中,便有一對粉彩葫蘆萬代碗,口徑10公分左右,做工精美,傳世僅此一對,價值連城。上世紀80年代,著名文物鑒定專家耿寶昌看到這對粉彩葫蘆萬代碗,驚喜地告訴工作人員,“這是好東西”,稱自己在學徒的時候曾經見過。見到國寶重歸國家,非常欣慰。
據介紹,當時的粉彩生產,在景德鎮燒制瓷胎,拿到宮廷由皇帝進行驗看,皇帝滿意后下旨著如意館某某宮廷畫師畫什么圖案。畫師畫樣兒后再次請示皇帝過目,通過審閱后畫師在胎上作畫,最后交養心殿宮廷造辦處燒制。因由皇帝欽定,經過多道工序,所以非常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