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我注意到展品中有許多叫作“酸橙粉瓶”的容器,用來從那些瓶子里蘸取酸橙粉的細長小金棍都有相當細致的端首造型。我沒有見到諸如鹽瓶、糖罐之類的容器,而唯獨這種造型獨特、有專門用處的瓶子數量這么多而又這么精美,于是很好奇,這種酸橙粉到底是什么東西?
S:古代印第安人把酸橙粉和石灰涂在古柯葉上,一起放進嘴里咀嚼,酸橙粉的作用應該是調味,讓葉子嚼起來不那么苦。而石灰、酸橙粉和碾碎的古柯葉混合起來便是一種可以刺激神經、達到迷幻效果的藥劑,祭司們服用這種致幻劑,便進入一種迷離恍惚或異常興奮的狀態。他們還嘗試各種奇特而危險的致幻植物,吸食氣味強烈的煙草,服下仙人掌的汁液,甚至還會使用蟾蜍的毒液。這一切都是為了獲得一種飄然欲仙的神秘體驗:借助致幻劑,他們感到自己漂浮起來,離開現實世界,來到宇宙深處,得到神靈的神秘指示。祭司在服用致幻劑后能夠集中精力冥想內心的感覺或感受外部的刺激,那種恍惚狀態就是他們通往神靈世界的通道和橋梁。當地男子成年以后,身上都會帶著酸橙粉瓶和古柯葉。
B:在關于哥倫比亞黃金博物館的介紹中,有一只精美絕倫的黃金筏,刻畫的就是盛裝的部落首領與他的輔臣、隨從們乘坐筏子到湖上舉行儀式的情景,這件藏品此次沒有能來到上海,能不能介紹一下?
S:那些親眼目睹過那一幕的西班牙人和傳教士都描述過這樣的儀式:在一個開闊的大湖上,有一個用葦草制的大筏子,一位首領繼承人全身涂滿泥漿或松脂之類有黏性的東西,再撒上碾碎的金粉,使他渾身被黃金包裹;他站在筏子上,腳邊擺滿大堆的黃金和綠寶石,這些都是獻給神靈的祭品,輔臣中4位最重要的族長一同上筏,他們將祭品全部投入湖心……
16世紀以來,這樣的見聞錄和傳說為穆伊斯卡人心目中的圣湖瓜達維達湖引來了無數覬覦湖中珍寶的人,在20世紀70年代哥倫比亞政府發布禁令以前,那里不斷成為各類抽水工具和排水方案的演示場,而其他的淘金設施中包括了潛水、金屬探測儀等等,但所有的嘗試都宣告失敗。最接近成功的是20世紀初的一家英國公司,他們決定用挖隧道并輔以蒸汽泵的方法排水,經過幾年的努力,河床一度隱約可見,但好景不長,淤泥暴露在外被太陽烤干,堵住了工程隧道,而湖底又開始冒出泉水,經過如此幾番與自然環境的拉鋸戰,他們不得不放棄計劃。
雖然在瓜達維達湖的收獲很少,但1856年,在它附近的西查湖里發現了一件重達162克的黃金筏,上面立有裝飾華麗的黃金人像,幸好排干西查湖的工作同樣進行得很不順利。
之后,在哥倫比亞又發現了好幾件黃金筏,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出現在1969年,來自三個農民在波哥大南面的帕斯卡地區發現的一個山洞,這是一只長19.5厘米、寬10.1厘米、高10.2厘米的黃金筏,也就是現在在哥倫比亞黃金博物館里那件如此引人矚目的藏品,算是他們的鎮館之寶。黃金筏的一再發現證實了穆伊斯卡文化和El Dorado傳說的關聯性。
上世紀30年代,西查湖發現的那件黃金筏赴歐洲外展,從德國不萊梅港出來的時候,裝載它的船起火,它被燒毀了。
在帕斯卡地區,黃金制品的發現引得謠傳四起,于是牧師們在他們的講壇上也宣講起了反對文物非法出口的內容。哥倫比亞黃金博物館收購了那件從山洞發現的黃金筏以后,便規定不可外展。它從來沒有離開過哥倫比亞,哥倫比亞黃金博物館準備在全世界舉辦大約200個短期展覽,但黃金筏不會離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