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喜歡個性化的珠寶首飾。
昨日,在深圳水貝珠寶市場某批發中心,一個外地客商用珠寶首飾網店的價格作談判依據,硬是把價格從八折壓到了七折。“消費者奪回了珠寶首飾的定價權!”香港六福珠寶主席黃偉常接受記者采訪時感慨,在一個價格接近透明的時代,過去的價格聯盟已經不攻自破!
正是為了珠寶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昨日,中國商業聯合會珠寶委員會在深圳舉辦“深圳市珠寶品牌及產業提升高峰對話”,一批來自全國的大中型珠寶企業負責人在簽名抵制“價格戰”的同時,也明確提出了行業的方向:賣文化,賣創造。
現狀:
同質化和價格戰沒有出路
在水貝珠寶首飾批發市場,記者采訪了壓價的客商。她說,“對于我這樣一個零售珠寶商人來說,同樣的材質樣式,低價拿貨就意味著利潤,不會談價就是不會做生意。”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人們在大型百貨商場排長龍購買黃金(220,0.78,0.36%)首飾,到現在黃金首飾店遍地開花,珠寶首飾完成了從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的巨變。中國商業聯合會珠寶委員會會長何乃華將這個時期稱之為“中國珠寶首飾業快速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同質化”。
有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珠寶產業銷售總額以年增長率高于15%的速度快速增長,出口年增長率超過20%,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珠寶首飾飾品年消費額超過100億美元的國家之一,成為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珠寶市場。在深圳,僅藝華珠寶一家,目前國內銷售額就突破了80個億,黃金飾品年出口額近15個億,年黃金飾品生產能力在30噸以上。
“雖然中國珠寶首飾零售企業有4萬多家,但能稱之為品牌的企業少之又少,沒有品牌,產品同質化,就只能以價格戰來血拼求生!”香港六福珠寶主席黃偉常預測,金融危機使一批低端企業已經或正在“陣亡”,價格戰將隨之結束!
“價格戰其實對我們也沒有好處!”記者在采訪批發市場的客商時,他們也認為只有通過“創造”求利潤,珠寶首飾業才有真正的生意可做。
價格:
消費者有了定價能力
過去賣珠寶首飾,許多人賺的都是“信息費”,那是因為信息不對稱,但是現在不行了,信息的公平透明程度,讓珠寶首飾商不可能在這上面打主意。
翻開報紙,上網,甚至打開手機,人們就能看到金價的變動情況,華藝珠寶集團的負責人說:“在這種情況下,想在黃金首飾上賺取高利潤,難!”
“問題還不僅僅在這里,現在各家銀行都在開展投資金條業務,這意味著銀行也成了我們的競爭對手!”深圳吉盟珠寶公司的負責人說。
一個在水貝珠寶批發市場買首飾的消費者告訴記者,她到珠寶批發市場之前,必須首先查看相關的珠寶網站,“只有在心里有數時,我才會來這里談價。”
打開網站,記者看到鉆石小鳥、九鉆網、戴維尼網、結婚鉆戒網等網站,各類珠寶首飾價格標注得非常清晰。記者向香港六福珠寶主席黃偉常求證這些網站的價格究竟有多大利潤空間,他說,“基本把底價赤裸裸地展現在消費者面前”。
黃偉常認為,這種因信息透明帶來的變化,正在改變著中國珠寶首飾零售終端的格局,消費者不再是珠寶首飾消費的弱者,他們具有了定價能力。
創造:
流行款式中注入文化元素
眾所周知,在國內銷售的知名珠寶首飾品牌企業大多數都是只做珠寶首飾品牌的推廣,然后找批量生產加工首飾的供貨商提貨。多年來中國珠寶行業的傳統路線,讓許多珠寶企業成為代工企業。
“但是這次危機讓中國珠寶首飾企業產生了一個巨大變化,就是對珠寶首飾消費市場的研究,對珠寶消費者的研究。”何乃華說,“你低頭跟人家做,人家不要了,你就沒辦法了!”
珠寶首飾消費者的變化是什么?深圳藝華珠寶集團主席莊儒平將此概括為:追求品牌,追求個性。“就是我佩戴的和你佩戴的要不一樣!”莊儒平如是說。
消費者的這一變化,無疑是逼著珠寶首飾企業轉型:從代工、制造到創造的轉型。
珠寶營銷界有句流行語“品牌就是人,人也是品牌”,何乃華的解讀是,從“創造”的意義上講,珠寶首飾業其實是文化產業,每一個產品的開發就是一次創造。
對于如何創造,珠寶首飾商人似乎胸有成竹。老廟珠寶主席陳久先生說,擁有幾千年歷史的中國文化,在全世界范圍內享有盛譽,這對全世界珠寶行業來說,是一份厚禮。他反駁有些人認為傳統已經不能滿足新生代的需要的說法:“在流行款式中注入文化元素,將傳統文化和現代時尚有機結合,就能創造個性的產品,個性化的品牌,個性化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