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富階層認為奢侈品牌是實力的象征,是成功人士的表現;奢侈品是生活質量的體現
導演賈樟柯說:“我在成都拍片子,看見許多穿名牌的女孩,皮帶、包以及T恤都是LV,全身都是Logo。中國消費者面對時尚還是太緊張了。”不止是成都,如今,走在任何一個城市,哪怕是二三線城市,用奢侈品武裝自己的人們都隨處可見。
新富階層新定義
“中國奢侈品消費升溫,的確存在‘炫富’、‘功利’等因素。但其根本的推動力,還在于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上海復旦大學營銷系助理教授、國際奢侈品公司顧問盧曉分析說,“奢侈品的主要顧客群是中國的新富階層,中國的新富階層大都是在改革30年之后迅速完成人生第一桶金的積累,從而擁有了相當的奢侈品消費力。”
新富階層在中國的迅速崛起,已是一個不爭事實。中國也被視為未來奢侈品消費的最大潛在市場。
長期從事時尚和奢侈品品牌研究工作的盧曉,日前主持了由上海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發起的“新富階層調查研究”項目。在此項目中,盧曉及其團隊對新富階層有如下界定:是“25-50歲”之間的“創業型”、“知識型”、“投資型”、“才藝型”的成功人士,他們不一定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也不一定吻合所謂“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社會)地位標準。在他們當中,年收入在1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約有500萬人,年收入在30萬元到100萬元人民幣之間的,約有5000萬人。
“他們并非僅僅集中在京滬穗這樣傳統的中心城市,山西、閩南、長三角、東三省……諸多亞經濟圈的興起,都孕育了生活形態各異、消費趨向各異的區域型新富階層。”在近一年的走訪之后,盧曉希望能夠繪制出一幅中國新富階層的奢侈品消費圖景。
奢侈品是身份的象征
“64%的中國消費者認為奢侈品牌代表著成功,只有1%的人將奢侈品視為膚淺的代名詞。”經過市場調研后,盧曉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結論。例如:新富階層對品牌十分崇拜,愿意購買奢侈品牌,但是他們對于奢侈品牌的了解卻很少,大多數不過是盲目跟隨廣告。
于是,我們就不奇怪為何這些品牌的奢侈品更能吸引眼球:原因在于它們更頻繁地出現在電視或時尚雜志上,如勞力士(Rolex)、卡地亞(Cartier)、愛馬仕(Hermes)、香奈爾(Chanel)、萬寶龍(MontBlanc)、古奇(Gucci)……“從某一方面說,新富階層的奢侈品消費觀并非是根據自身的喜好,而是跟著宣傳走。”
或許也可以這樣理解,新富階層對于剛剛涌入的奢侈品品牌缺乏了解,跟著大家走至少安全,不會露怯。
如今已躋身中產階層的廣告公司老總周濟雖然經常接觸時尚圈,但對奢侈品精神的領悟卻一直停留在上個世紀。他一直不明白,區區一個皮帶,為什么阿瑪尼的皮帶就能賣到上萬元。疑惑歸疑惑,他依然會選擇購買知名品牌的襯衫或領帶。偶爾也會翻一翻那些制作精良的男性雜志,雖然對畫冊上那些通身名牌一本正經的成功男性代表嗤之以鼻,但也承認他們的服飾的確會成為自己選擇的范本。
將一整套奢侈品名牌的行頭套在身上已經不是一種流行了,時尚一族更勇于用奢侈品牌混搭街頭服飾來挑戰自己的時尚敏銳度。比如Ann,北京外語學院英語專業八級的成績讓她順利進入了一家著名的美國食品企業,兩年一次的出國培訓機會讓她有足夠時間修煉自己的時尚功底。“我對奢侈品并非十足膜拜,我只選擇自己喜歡的。但是女人之間暗自涌動的虛榮,有時候也會影響自己的選擇。”她會在北海附近的街頭小店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衣服,同時搭配著愛馬仕的包包、卡地亞女士腕表,不著痕跡地展現自己優雅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