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什么推動奢侈品消費?
——訪上海博銳會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盛磊
TOP國際系列頂級私人物品展源自于歐洲富豪聚居之地摩納哥,2005年,我有幸成為該展覽的中國合伙人。三年來,該展覽已經成為國內最有影響力的奢侈品峰會,受到廣大時尚人士和財富精英的肯定。在我看來,現在正是在中國推動奢侈品消費的最佳時機。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的奢侈品消費快速增長。然后,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日本;而現在,輪到中國。在歐洲等國家的某些頂級品牌專賣店,能夠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為什么我們要讓錢給外國人賺?而不在國內推動這種消費?有些保守的人認為提倡奢侈品消費不好,我認為這種觀點是對社會進步的阻擾,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發展,這是必然趨勢。很多人對奢侈品的理解有誤解,認為就是很貴很貴的東西,當然這也是組成部分之一,比如私人飛機和私人游艇等,但是還有一些日用消費品,雖然價格不菲,但是部分白領、金領以及某些行業的成功人士是可以消費的。在上海,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一些白領小姑娘,攢了幾個月的薪水去買了一個LV的包,然后擠公交車。
我們就是希望能夠“打造中國財富精英社交圈”,就是希望通過我們的組織和策劃,通過一些策展或者峰會,聚集國內的財富精英,提供給他們更新、更多的生活方式。
我認為奢侈消費確實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品位和財富的綜合體現,這主要決定與奢侈品牌長期良好發展所積累下來的品牌價值及信譽度,幾乎所有堪稱奢侈品的商品都對品質有超高的要求,因此奢侈品成了并非所有人都能消費的產品,需要一定的財富做支撐。
他們為什么推動奢侈品消費?
——品牌公關咨詢 祝珊珊
我認為奢侈消費確實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品位和財富的綜合體現,這主要決定與奢侈品牌長期良好發展所積累下來的品牌價值及信譽度,幾乎所有堪稱奢侈品的商品都對品質有超高的要求,因此奢侈品成了并非所有人都能消費的產品,需要一定的財富做支撐。而且不同的奢侈品牌又都有自己堅持數十年、上百年的品牌定位,所以與其對應的消費者同時也體現出在品位方面的區別。
因為奢侈品進入中國較晚,中國的奢侈品消費者現在還處于一種被“教育”的狀態。應該讓消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品牌文化和精神,才能使其更理性地進行消費,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商品。同時,由于更多國際化的人群(例如海歸派)的言傳身教,給周圍的人帶來了更加豐富的信息,也引領了一些潮流趨勢,人們越來越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奢侈品,所選的商品要突顯自己的性格和身份。例如:豪雅表作為前衛的瑞士制表前驅,有著強烈而明顯的運動風格,因此選擇豪雅表的人群多為年輕的、熱愛運動的人,并且擁有熱情開朗的心。如果同樣是穿著正裝的白領精英,你可以從他們所佩戴的手表看出此人的性格,佩戴豪雅表的人肯定是熱愛運動、內心熱情積極的人。
對于我自身來說,奢侈的生活是能夠更加充分享受生活,能夠嘗試各種不同的經歷,體驗各種新鮮事物和現實生活中不太容易觸及的東西。比如,給自己一個長長的假期,到處旅游!
他們為什么推動奢侈品消費?
“有人會問為什么萬寶龍第一次進軍珠寶界,從首發款式到現在的高級珠寶都是非常簡潔的設計款?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尊重,銷售一份珠寶應該說是一個比較復雜的事情,牽涉到很多情感。比如在銷售過程中有一些細節:很多時候來購物的,不是單身男女,而是兩個人一起。如果女顧客是長頭發,要盤起來,而銷售者很可能是男性,他要為你戴上,會觸碰到身體,這是一個很敏感的行為,這也是我們的設計師考慮到的因素。”
“萬寶龍在中國的市場營銷方面,并沒有市場化、本地化,因為我們認為萬寶龍一直堅持自己的營銷方式是長久以來的一個優勢。而且這對于我們的中國客人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比方說:你在中國買了這個產品,到了意大利或者美國,你看到的仍是同樣的一個產品定位,這個也是我們所要爭取做到的。有很多品牌在歐洲買是100塊,在中國的話價格會翻倍,所以有的中國人會覺得我這件衣服在中國買蠻貴的,但是到了歐洲就是很便宜的,那對客人來說是一種欺騙,有的時候會覺得沒面子。這就是萬寶龍在全球市場定位上堅持一致的原因。”
奢侈消費最后都要走向精神層面
在奢侈消費的族群里,中國年輕人占很大的比例。他們跟國際接軌快,容易受國際奢侈品的營銷手法影響,追隨它們的文化,虛榮心、攀比心比較嚴重。
從我們今年將奢侈品展的名稱特意定為“奢適”就可以看出,我們要做的就是區別于以往對奢侈的看法,提倡的是適當消費、個性消費,強調精神、文化層面上的愉悅享受,這跟盲目地追隨一些奢侈品的消費是不同的。
在奢侈消費的族群里,中國年輕人占很大的比例。他們跟國際接軌快,容易受國際奢侈品的營銷手法影響,追隨它們的文化,虛榮心、攀比心比較嚴重。
而一部分高端客戶已經開始對收藏感興趣,這是我們所希望見到的,因為奢侈消費到最后都是要走向精神層面。但年輕人的部分我就比較擔憂,他們的身份跟收入還沒有達到消費奢侈品的階段,有些盲從。
我們希望推動的是本土化的奢侈消費,提升品位,因此這一屆我們才會跟觀音堂文化大道合作,將當代藝術品展出放進展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