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很難界定LUXURY是什么。也許在一定的年齡和閱歷之后,它會被界定為某種“真實的生活感”。在信息爆炸、物質豐盈的今時今日,陡降的金融風暴給了一個良好的契機,讓我們去反思自己的生活追求。穿上紅鞋,愈舞動愈夢幻的美好生活暫停,這其中的真實與虛假靜待審視。
這里,我們的記者帶著他們的筆墨出發,一手采訪,深度思考,努力去濾清看似奢華甚或先鋒的生活方式中那些虛假、無價值的標簽:大牌的偽產地、奢侈品的偽限量、富裕人群的偽慈善、精英設計的偽環保……去偽存真,我們方能看清,一種彌足珍貴的生活方式到底是什么。當我們重獲被蒙蔽的真實,動用那些良性的方式,社會、人群將因此足夠和諧,足夠誠信,足夠關愛,足夠文明。
2009年,格外持久的冬季折扣一直拖過情人節才收場。在受經濟危機影響最嚴重的美國,Ralph Lauren招牌Polo衫降到每件16美元,幾乎每家Polo專賣店里都有來自中國的顧客。但令人心潮澎湃的折扣商品并未能阻擋中國客人購買正價區Polo衫,他們走向銀臺時嘴里念叨著,“這個是美國產的,而折扣衣服的標簽上是‘made in China’。”
人們恍然大悟,一個產地標識竟然如此重要!歐美奢侈品品牌的產地問題無法回避,日前在歐洲鬧得沸沸揚揚的“標簽門”更是最新明證,產地標簽不符合實際情況的“真偽”問題,令大眾及同行都“無法接受”。
Richard James遭遇“標簽門”
倫敦薩維爾街(Savile Row )29號,登喜路(Dunhill)正裝設計師Richard James 以自己名字建立了一家正裝專賣店。這位致力于復興英式正裝現代派裁剪潮流的設計師,同時也是Elton John爵士和Hugh Dancy的御用設計師。但不久前,他設計的正裝卻被人發現,標著“made in England”的西服居然來自以廉價勞動力著稱的非洲。所謂“英國制造”只是將服裝運回英國,由英國工人把紐扣及袖子釘到衣服上、再熨平。盡管Richard James的董事總經理Sean Dixon做出了解釋,一再強調“公司并沒有欺騙和誤導客戶”。但令他頭痛不已的是,批評聲仍然沒有消失,同街區的 Bespoke始祖Anderson &Shepherd以及Norton &Sons都發表了意見,“很高興客戶認識到,服裝原產地的重要性。傳統的公司一直在維護著Savile Row的聲譽,即使一些競爭對手店在該地區提供一些典型的、低價格的手工制作西裝。”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被歐洲媒體曝光的同一周,Richard James獲評British Fashion Council的年度“the Bespoke Tailor”。
“標簽門”正在向全球傳遞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歐美奢侈品牌如果沒采取足夠措施、保證其宣稱的“百分百原產”,極有可能遭遇相當難堪的境地,包括在本國市場與海外市場。如今,中國的成熟消費者在購買一件所謂純手工制作的奢侈品時,很想知道自己的錢都花在哪些地方,消費者對奢侈品價值的認可度已與產地、制作等細節掛鉤,并且,所有這些正是奢侈品公司辛苦創立的行業標桿以及“文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