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在危機下未能幸免
受金融危機沖擊和影響最大的群體莫過于普通消費者。所以,主要以“富人”為消費群的奢侈品消費理論上說影響不應該很大。
然而,美國貝恩公司29日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即使最富有的消費者也正在削減開支。這可能導致全球奢侈品零售市場2009年出現萎縮。
貝恩公司是受意大利奢侈品公司聯合會委托作這一調查的。結果顯示,全球奢侈品銷售將銳減,2008年增長速度僅為3%,銷售額為1750億歐元(約合2200億美元)。增速遠低于2006年的9%和2007年的6.5%。
報告說,奢侈品市場2009年將面臨6年來首次衰退。根據穩定匯率估算,總體銷售額將下降7%。可見,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富人的消費也發生了變化,奢侈品的銷售也受到了沖擊。
那么,面對尚未觸底的全球金融危機,奢侈品的路在何方?奢侈品是該要堅持自己既有的奢侈定位?還是應該進行品牌創新——把品牌下移抑或是打折促銷?
筆者的觀點是:“創”新的“創”字,就是倉庫里的兩把刀,創新就是用這兩把刀來“砍”人,一把砍自己,一把砍別人。創新的過程,充滿風險。搞不好就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對奢侈品牌就更是如此。所以,奢侈品在危機下應該堅持自己的奢侈,品牌下移抑或是打折促銷都將是比危機更加致命的品牌陷阱。
危機會摧垮一個企業,但不會摧垮一個行業。危機對每一個行業的沖擊無法避免,然而,每個行業中總會有企業在危機下脫穎而出。
據法國《費加羅報》報道,2008年,愛瑪仕在箱包、成衣、香水等大部分領域的業績都實現了增長,只有手表、珠寶和裝飾品銷售出現下降。公司在2008年實現營業額17.64億歐元,和上一年相比漲幅達到8.6%。
該報道說,“愛瑪仕應該為其堅持高端戰略感到欣慰”,因為正是高端定位幫助愛瑪仕在金融危機情況下怡然自處。愛瑪仕兩款售價超過4300歐元的手提包銷量在2008年第四季度大幅增加就是典型例證。
奢侈品:經典與時尚的對白
但凡國際知名的奢侈品牌,無不是經典與時尚的對白,性感的貴族。經典與時尚是奢侈品牌的兩只翅膀,缺少了那一只都無法再飛翔。
歷史傳承與文化底蘊鑄就經典,工藝設計與品牌個性塑造時尚,經典與時尚完美融合,這正是奢侈品牌的性感之處。
所謂性感,就是一種能激發異性愛慕沖動的美感素質。品牌的性感,就是能激發消費者購買與擁有的一種美感素質;奢侈品牌的性感,則是讓消費者崇尚與滿足的一種美感體驗。正比如愛瑪仕,是女人的夢想。
愛瑪仕(Hermes)系源于1837年的一家法國高級馬具店,以制造和分銷馬具用品起家。經過漫長發展,成就今日經典。
Hermes第三代接班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遠渡重洋到美國,目睹了馬車時代的終結和汽車工業的崛起,他做了兩個關鍵性決定:一是將主力商品從馬鞍轉到手提包;二是即使改變商品,但制造過程仍堅持傳統手工制作,并在內側標明由那位工匠所制,而客人日后需要保養維修,亦只可由同一工匠負責。
這種售后服務間接促使了后來因王妃Grace Kelly和女星Jane Birkin而得名的Kelly bag和Birkin bag的出現,這兩款包可以說是時尚界知名度最高最受歡迎的皮包,歷久不衰。
所以,像愛瑪仕這樣的奢侈品牌,如果輕易地進行品牌創新,尤其是進行簡單的品牌下移抑或是打折促銷,都將損傷她經典與時尚的品牌羽翼。看似贏得了暫時的銷售份額,而品牌內核與形象的損傷則如古董碎裂一樣永遠無法復原,或許依舊性感,但一定不再是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