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半的價格銷售同樣品質的鉆石,網絡零售商會給這一行業帶來多大的改變?
2008年12月19日,星期五。王府井大街上擁擠的人群阻擋不了劉新義和陶茂的熱情,這對在北京工作四年的情侶年底就要回老家湖南湘潭結婚,他們打算買一對鉆戒。劉新義32歲,他已經辭去了在富士康北京分公司的工作,打算明年帶著陶茂去深圳。
他們做了一番準備,詢問了已經結婚的親朋好友,查閱了網上的相關資料。當然,他們把錢也準備好了,1.5萬元的預算是他們在遭遇經濟不景氣時的考量。
1.5萬元的預算無法讓這對情侶購買溫斯頓、蒂芙尼這樣的高端鉆石品牌,而周大福、謝瑞麟、周大生等中端品牌成為他們的首選。但陶茂依然希望買到的東西能夠物有所值。他們打算花一天的時間,多看幾個鉆石品牌。“老一輩人的習慣是說要貨比三家,但是我們不懂鉆石,第一回買,多看看總不會錯。”陶茂對《第一財經周刊》說。
據DTC對中國市場的調研數據顯示,中國2007年鉆石首飾消費量已經超過250萬件。在鉆石消費中七成以上為婚戒消費,且很多消費者都是第一次購買鉆石,這給了新品牌以機會。
下午5點,陶茂按照本子上記下的最后一個地址,來到了西單大悅城寫字樓9層,一家網絡零售商的線下體驗店。這對情侶發現1.5萬元的預算在商場能夠買到的鉆戒,在這家店竟然只需要一半的價格。
這正是新興的網絡鉆石零售商給消費者帶來的巨大誘惑。雖然品牌積累幾乎空白,但是網絡零售商及其投資者堅信,依靠巨大的價格差異它們將從傳統鉆石零售商手中搶走消費者,甚至改變這一行的利益格局。它們仿效的正是國際鉆石網絡銷售的先驅—藍色尼羅河(Blue nile)。該公司自1999年在美國創建以來,不過5年,其銷售總額一舉超越了寶格麗、卡地亞和蒂芙尼三大著名品牌的銷售總和。
在中國市場,凱鵬華盈、今日資本和啟明創投等風險投資機構已經先后投資了九鉆、鉆石小鳥和戴維尼等網絡鉆石零售商。
當劉新義在40倍的放大鏡下看到鉆石腰線上刻的數字編號時,他稱自己很興奮。劉新義在放大鏡里看到的是鉆石上附帶的GIA證書編號。
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柯捷對《第一財經周刊》表示,鉆石是一個標準化的產品,合格鉆石都會附有一張證書,用來說明該鉆石4C評估數字。國際上目前通用的有GIA、IGI、HRD等證書,主要是做針對裸鉆的鑒定。在中國流通的一般為GIA證書,該證書是由美國寶石協會出具的。
鉆石在國內與國際的鑒定標準基本一致,但按照中國相關法律規定,在市場流通的鉆石只有經過國家建立或依法授權的檢測機構認證之后才能獲得法律保障。因此,大部分鉆石零售商在把鉆石賣給消費者時,都會出具一張由國家檢測機構出具的證書。在這些國內外檢測機構的網站上輸入證書編號,即可查詢到該鉆石的證書報告,世界上不會有兩顆一模一樣的鉆石,這些證書也就成了識別鉆石的唯一身份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