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與翁狄森的談話中可以看出,作為一個珠寶設計師,他對珠寶本身材質的關注力度并不大。這和一般與珠寶打交道的人明顯不同,當人們熱衷于討論鉆石的克拉大小、黃金的純度重量時,翁狄森卻只關心他的設計理念,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也許,正如他所說,珠寶只是他藝術創作的一個媒介。他想表達的是自己的思想和人生哲學,至于是用鉆石還是藍寶石,選擇大克拉還是小顆粒,他并不在乎。
這位頗具個性的設計師語出驚人:“鉆石只不過是一塊碳,我最看不起鉆石了。”如果這句話被戴比爾斯集團的高層聽到,不知會作何感想。多年前,一句“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讓世人都為了那一枚閃耀指尖的小石頭而瘋狂。其實,冷靜思考,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被洗腦的表現呢?當人們變得越來越理性,珠寶市場的選擇越來越多的時候,人們才清醒地認識到,結婚并不是非買鉆石不可的。不過,像翁狄森這樣一開始就冷靜理智地面對鉆石熱潮的人,確屬罕見。
奇怪的是,在翁狄森的作品上,卻處處可見鉆石的堆砌。對鉆石不感冒的翁狄森,為何卻又如此鐘愛使用鉆石呢?對此,他的解釋是:“鉆石并不是像媒體上宣傳的那么稀少,很多地方都產鉆石。之所以昂貴,完全是因為鉆石被壟斷,市場化操作了。其實,翡翠才是我最欣賞的珠寶材質,不過我從不使用翡翠,我覺得這是一種尊重,我還不配去使用它,質量上乘的翡翠比鉆石稀有得多。”
從對珠寶材質的喜好上也可以看出,這位喜愛中國文化的珠寶設計師,對蘊含著中國文化底蘊的翡翠也懷著一顆崇敬與熱愛之心。即使他自己一再聲明不愿意刻意去表明這種態度,但在言談舉止中,都深深地流露了出來。
采訪結束前,翁狄森告訴記者,中國以前是沒有設計師概念的,這個概念從國外傳進來,以前是叫工藝師。他說:“其實中國有很多不錯的設計師,我不相信中國這么多年就沒有人比LV做皮制品做得更好,中國人做的鞋子也不一定比法國、意大利的差勁,問題是要敢于站出來,凸顯品牌的價值。我做事不求大,只求精和有意義,這才是我一直尋找的東西。我在中國哲學里找到了生命的意義,以前在西方找了很久都沒有頭緒,走了不少彎路。只要向內心看得深一點,就能找尋到文化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