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翁狄森時,他并不急于向記者介紹他的珠寶設計,而是叫助理拿了兩本厚厚的畫冊過來。原來,這是他在從事珠寶設計之前的攝影作品。他說,這些是他轉行做珠寶設計的基礎,而珠寶設計則是他找到的一個新的藝術創作媒介。
身著中式衫、留一頭飄逸長發、戴黑框細邊眼鏡、露出一臉淡淡笑容的翁狄森,讓人無論如何也看不出他與珠寶首飾有何瓜葛。因為,在他的身上,找不到一絲珠寶的痕跡。當問起為何不像其他珠寶商那樣至少戴上一件自己最滿意的珠寶時,他笑答,對設計師來說,珠寶就像畫家的畫,只是一個自我實現、自我滿足的媒介,你見過有哪個畫家把畫掛在身上的?
這是一位風趣而健談的設計師,在他的腦海里,不時有一些新穎獨特的點子蹦出來。而他的思維跳躍性也極大,采訪的過程中,他一下子從攝影說到哲學,又一下子從哲學轉到電影,正如他那豐富的經歷般,讓人不得不凝神靜聽。他是一個在天主教學校畢業的學生,然而,骨子里卻喜歡中國哲學與歷史,內心的矛盾促使他用攝影這一媒介表達了自己的反叛與疑問;他從小第一志愿是拍電影,卻發現自己并不適合集體創作,他喜歡一個人去無人地帶釋放心靈空間,于是,攝影集“天地之心”誕生;當他想要表達易經里的哲學思想時,卻苦于找不到合適的媒介,幸好,這時珠寶設計給了他新的希望……
在翁狄森看來,有了繪畫、攝影等純藝術功底,珠寶設計就再簡單不過了。從小,他的父母就把他往純藝術方向進行培養,先后學過西洋畫、雕塑、陶瓷等等,而他也喜歡一切美好的事物。當有一次媽媽帶他到香港半島酒店時,他被那些美麗絕倫的世界頂級珠寶品牌深深吸引。當然,翁狄森從事珠寶設計也絕非偶然,他的母親就擁有一個規模不小的高檔珠寶店。
從紐約學完珠寶設計回到香港,翁狄森舉辦了一次個人珠寶展。當時是在一個畫廊里,一顆顆珠寶就像一個個微型雕塑,盡管是用較便宜的銀制作而成,但也獲得了一筆豐厚的收入。這一次的成功讓翁狄森更加堅定地選擇了珠寶設計這一“媒介”,而“YEWN”則是他多年的心血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