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來,定義為全球婚戒典范的I Do婚戒品牌,以無可挑剔的產品品質、近似苛求的工藝作為自我要求,正以引導珠寶潮流的設計,向世界呈現最美麗的婚戒飾品,目前已贏得了加盟商與奢侈品市場的廣泛認同。如今,I Do在北京東方廣場的營業面積達到了1500平方米,同時在新光天地等一線商場擁有15家高端商場店面,與此同時在上海淮海路一線商圈擁有8家店面,營業面積達到了上萬平米,營業額牢牢占據商場銷售的前三位。而I Do的目標不僅止步于此,它還承載著把I Do打造成一個像喬冶·阿瑪尼那樣讓世人向往的時尚品牌的夢想。而今,I Do正朝著“把I Do打造成國際鉆石業最璀璨、最具時尚風采的那顆”邁進。
I Do每年推出百款婚戒引領婚戒風尚
細分之理
多年前,I Do就關注到一些重要信息。一些權威發布讓他了解到這樣的數據:全國每年結婚新人近1000萬對,結婚消費總額達2500億元。我國近5年來平均每年有811.36萬對新人登記結婚,珠寶消費平均5659元/對,地級以上城市珠寶的消費7643元/對。而在鉆石業打拼近10年之久的他也知道,中國珠寶首飾市場已由幾年前僅占全球1%躍居為世界第三大市場,僅次于美國和日本。僅2006年中國的鉆石消費額就達到196億元,而婚戒消費就占到鉆石消費的78%。而且珠寶首飾正在成為繼住房、汽車之后中國老百姓的第三大消費熱點。“2004年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三大奢侈品消費國,占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12%。”高盛預測,“到2015年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奢侈品消費國。”同樣,國際投資銀行高盛公司統計,也為他有意圖謀婚戒市場的構思提供了支持。同時,借助在鉆石業所沉淀的經驗,他還發現每10件鉆石飾品的銷售中,就有7件是以結婚為訴求。
這些強于雄辨的數據和預測,為作出創建一個專攻婚慶鉆飾市場品牌的決斷,提供了堅實的依據。于是,2006年,Phillippe Tournaire和恒信鉆石機構董事長李厚霖先生共同將I Do引入中國市場。從此,I Do成為中國珠寶首飾業內第一個純粹的婚戒品牌。
I Do首席設計師phillipe tournaire設計的I Dologo系列
“I Do是我們2006年9月份正式推出的,現在發展勢頭很猛,預計我們今年年底會加盟商將突破100家,2009年將達到200家,2010年計劃達到300家,”I Do負責人說, “I Do的市場不需要再教育,也就是換句話說就是一個成熟市場,就是結婚買鉆戒這件事情。而I Do正是為滿足目標消費人群的時尚、品味、前衛、品質市場需求,而量身打造中國知名連鎖特許經營專家劉震表示,作為珠寶市場中最大的一個細分市場的婚戒市場,銷售比重占到70%以上。而就國內目前的婚慶消費比重來看,婚戒也開始成為結婚“必需品”。I Do作為全球首個定位婚戒的鉆石品牌,通過最優的市場細分選擇,為經銷商合作伙伴提供了一個空間巨大,模式清晰的細分市場發展線路。
更可喜的是,民政部門去年的一份預測讓I Do前進的步伐更為堅決。預測顯示,2008年,中國將有超過2000萬對新人登記結婚。未來10年又將迎來80后、90后結婚疊加高潮。這將帶來一個上千億的婚戒需求市場,也為I Do送來了一個大展身手的好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