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突圍
“鉆石是上帝的禮物,我們是信使;鉆石自誕生之日起,其營銷方式就注定了與眾不同”。全球婚戒典范I Do品牌首席設計大師Phillippe Tournaire先生曾多次強調。目前“情感營銷”、“視覺營銷”、“體驗式營銷”一系列創新型營銷理念已成功引入I DO品牌。而I Do的情感營銷,是其核心的銷售模式的最大創新。
哥本哈根未來學研究院(CIFS)的院長羅爾夫·詹森曾在《夢想社會》中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預測:“未來的產品,必須取悅我們的心靈。”在當代營銷學理論中,已經把營銷重點從主導消費者理性的左腦轉向了主導消費者的右腦;而羅爾夫·詹森的所謂心靈,說的就是支配我們情感的右腦。運用情感營銷方式的“突圍”,正是兩年來I Do迅速崛起的秘訣之一,“鉆石在中國的婚慶市場就從奢侈品的這種意義上,演變成了必須品,I Do需要的是情感的營銷,而這也恰恰正是恒信團隊經過10年后所積累的,也是其最為擅長的。”
I Do已經被認為是全球第一婚戒品牌
“I Do”來源于西方婚禮上的牧師與新人的經典問答,它是一句誓言,同時也表明了I Do定位在“全球婚戒典范”的信心和決心。I Do人希望, I Do婚戒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婚戒,是表達極致之愛的最佳信物,一如她神圣的名字,代表著對極致之愛的承諾。“I Do ——我愿意”是男人對責任的承諾,是女人對婚姻的信賴。惟有這一句,才足以表達愛人之間對婚姻的堅定不移。而這正是I Do神圣、不可替代之所在。I Do人正在努力,讓I Do如同鉆石一樣成為銘證新婚夫婦一生永恒情感的第一婚慶品牌。
“鉆石的價值,決定了它是一種顯示身份地位的奢侈品。在大多數的市場營銷理論里,都將鉆石劃分為一種奢侈品。這沒有錯,作為奢侈品,它就會有很多奢侈品消費的特征,”Phillippe Tournaire如此理解鉆石的營銷創新。“現代消費者對奢侈品的消費在于對其設計、品牌文化的認同,我認為這是一種個性的新奢華主義的消費心理。也就是說。比如說我可以穿一件阿瑪尼的襯衫配一雙50元的球鞋,我就喜歡阿瑪尼,不是為了炫耀,而是顯示一種品位和個人的喜好。”實際上,中國的鉆石消費市場,并沒有完全形成品牌市場,真正的品牌要求情感認同。正是這點,讓恒信看到了I Do成功的機遇。
除了愛心、信心與決心外,在I Do的情感內涵中,還賦予著一份更深的情感——“責任”。I Do的責任表現于深知婚戒的重要意義,于是,在設計、品質及工藝方面從不妥協。為了把I Do打造成全世界最美麗的婚戒品牌,I Do婚戒的每顆鉆石全部都來自世界著名鉆石出產地南非,并經最嚴格、細致的遴選;同時,為了保證款式的新鮮,I Do每年都推出近百款全球經典婚戒,而每一枚婚戒均經由國際著名珠寶設計大師設計。
擔綱設計美國總統辦公室店的設計師為I Do設計店面
而另一方面,I Do品牌更將責任與大愛融為一體。今年5月,在傳來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第一時間,恒信鉆石機構董事長李厚霖先生就為賑災捐款了2000萬元人民幣,并以此成立“I Do兒童救助基金”,該基金將主要用于救助受災兒童和貧困兒童。恒信集團表示“希望I Do能成為承諾、責任與信心的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