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清代琥珀
清代留存至今的琥珀或蜜蠟雕像甚少,工藝精湛而富有神韻者更少。不久前,筆者收藏到一件琥珀雕《和合二仙》小擺件,高約6.5厘米,為晚清時期名家的杰作,保存至今依然完美無瑕,實為難能可貴。那時雕琢玉器、竹雕和木刻的工藝師較多,琥珀雕因為限于材料供應(yīng)及脆裂可能性大,不少雕刻名家皆望而卻步。
晚清宮廷與富貴人家喜歡陳設(shè)琥珀雕觀世音像,以持荷立像和坐蓮像較多。鐘馗(捉鬼)像、八仙像、劉海(戲蟾像)及壽星公像,雕工精細,神態(tài)與衣飾和福建壽山石雕及翠玉雕者十分相近,可說如一脈相承。究其原因,可能那時專雕琥珀件的名家甚少,故大多數(shù)兼雕不同的材料,其中一些原本主雕玉石像或者壽山石像。
這件珍貴的琥珀雕像在下方配以鏤空巧雕的黃楊木座,極具觀賞和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