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打扮與眾姑娘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紅樓夢》之王熙鳳出場。各位看官可知道,這位“神妃仙子”以最隆重的打扮出現,她頭上戴著的,便是我們本期的主角:累絲金工。
累絲金鳳
年代:清代 (一對)
拍賣公司:中國嘉德
成交價:RMB69,000
《紅樓夢》第三回描寫王熙鳳出場,可謂人未到聲先起,氣勢將人震攝住,再華麗現身。曹雪芹這樣寫:“一語未了,只聽后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黛玉納罕道:‘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心下想時,只見一群媳婦丫鬟圍擁著一個人從后房門進來。這個人打扮與眾姑娘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
銀質鎏金累絲嵌珍珠頭飾
年代:明(一組三件)
尺寸:尺寸不一;總重25g
拍賣公司:中國嘉德
成交價:RMB36,800
此銀質鎏金累絲頭飾為盤龍造型,龍身周圍祥云環繞,中心一顆大珍珠周圍有火焰紋裝飾,龍首毫發畢現,雙目以珍珠裝飾。頭飾底部為三只蝙蝠,蝙蝠身上飾有四枚團福紋,間有五瓣小花裝飾。寓意福壽延長永不間斷。
銀質鎏金累絲魚化龍耳環一對,為銀質鎏金摩羯魚造型,摩羯龍首魚身,口吐寶珠。原鑲嵌珍珠已經脫落,只剩珠托。累絲龍首,龍身飾祥云,典雅別致。
累絲是我國古代金工傳統工藝,又名花絲或花作,起源于春秋戰國的金銀錯工藝,唐代的金銀平脫是它的前身。簡單地說,能工巧匠們將金、銀、銅拉成細絲,編成辮股或網狀組織,再鑲以各種寶石,復雜地說,累絲工藝包含掐、填、攢、焊、編織、堆壘等傳統技法,鑲嵌工藝則包含挫、鎪、捶、悶、打、崩、擠、鑲等技法,將金屬片做成托和爪子型凹槽,再鑲以珍珠、寶石。
它看起來金碧輝煌,奢華絕倫,其中最貴重是金質累絲,即以純金絲制造,其次是銀質鎏金累絲,銀累絲、銅鎏金累絲等,金屬本是片狀材質,將它們處理成花絲,再進行各項精巧的編織造型,且細節處理到極致,可見難度之大。
累絲是金銀器手工制作能達到的精細之最,奇巧、規整、富麗。其中立體累絲的制作最難,須事先經“堆灰”的手續。所謂“堆灰”,即把炭研成細末,用白芨草泡制的粘液調和作為塑料,塑成人物或走獸等所要制作的物象,然后再在上面進行累絲,用焊藥焊連,之后置于火中把里面的炭模燒毀,即成立體中空剔透玲瓏的精美藝術品。
金質累絲發飾
年代:明代(一組)
尺寸:長70mm;長45mm;長37mm;重20g;重11g;重7g;重6g
拍賣公司:中國嘉德
成交價:RMB149,500
此組金質累絲發飾原為臺灣“金粟山房”藏,采用掐絲、累絲等多種工藝,制作極為精巧。主紋飾的鸞鳥和龍紋身軀系堆壘成型,活潑而輕盈。細金絲掐出云紋和葉片的輪廓,再以細密的小卷絲在輪廓里填平,花絲纖若毫發,另用金片打造出云紋和花葉,造型虛實相間,美輪美奐。
唐宋時,累絲工藝已應用在貴族婦女發飾上,元代,更有專門累絲工匠專業生產,明代,累絲技藝已經非常高超。到了清康熙年間,宮廷養心殿成立了為清宮內務府所屬、專門負責制造皇家御用品的造辦處,“造辦處”屬有“銀作”,內分“化銀”、“煉金”、“累絲”、“鏨花”等十個門類,專制金銀首飾、器皿等。這里集中了全國技藝卓絕的工匠,加上各地官府進貢上來的金屬珍品,承接了明朝優秀技藝的花絲鑲嵌進一步得到繁榮。
可以說清代是累絲工藝發展的頂峰,所以曹雪芹會讓《紅樓夢》中的主人公頻頻以金質累絲亮相。寶釵初見寶玉時,寶玉的裝扮是這樣的“頭上戴著累絲嵌寶紫金冠,額上勒著二龍捧珠抹額,身上穿著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系著五色蝴蝶鸞絳,項上掛著長命鎖、記名符,另外有那一塊落草時銜下來的‘寶玉’。”金玉良緣的故事由此正式拉開序幕。
清代的累絲鑲嵌,與明代不同,它不僅有寶石鑲嵌,也增加了點翠、燒藍等工藝,令黃金的色澤看上去更加明艷。今天的拍賣市場,有累絲工藝的裝飾器皿,實用品方面多為累絲飾品。
累絲飾品的成交價從數萬元人民幣至數十萬不等,它們的品種以發飾居多,其次是耳環、手鐲、常佩的戒牌等。最高等級的累絲飾品當屬天子的朝冠頂飾,你可以收藏一副累絲飾品,在工匠的高超巧作中重溫古典精致生活。
金累絲鑲寶石龍紋頭飾
年代:清中期
尺寸:長275px
拍賣公司:北京保利
成交價:RMB 13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