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萬歷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太監楊榮守云南,奏開勐密寶井。云南巡撫陳用賓于西南三站外,立八關,關外設漢夷互市。萬歷年中,陳用賓筑堡勐卯(瑞麗),此為東路玉石貿易的主要地點,西路在干崖(盈江)境置去刺驛,至騰永間的潞江置潞江驛,立官而守;而蠻莫(八莫)為水路交通之會(伊洛瓦底江)。所謂的“蜀身毒道”或“西南絲道”。是翡翠進入中國最快捷方式的方便之路,為勐卯瑞麗的玉石業大開了長順之路。
《明史》卷三百十五、列傳第二百三:“成化七年,鎮守太監錢能言,緬甸宣慰稱貢章、孟養舊為所轄,欲復得之。帝命往勘,貢章系木邦、隴川分治,孟養系思洪發(麓川國王)所掌,非緬境”。《嘯亭雜錄》上清·昭梿:緬甸,古朱波地,自古不通中國。宋寧宗時,史志始有其名。元世祖遣兵三征之,責其貢賦而還。明初設宜慰司,聊以羈縻,間亦嘗修貢賦而還,其事詳正史。其時緬地不過數千里,附近之提涼、勐養、勐拱、勐密司、蠻暮、木邦、落卓、來卡、勐乃、擁會、金坎、母得馬、大山、宋賽、錫箔、勐樟、勐素、孟艮、整欠、整賣諸大土司尚非所有,時屬勐卯麓川思洪發統其所部。
到了洪武十七年八月間,勐卯王思倫發遣刀令孟獻方物,并上元所授宣慰使司印,詔改平緬宣慰使為平緬軍民宣慰使司,賜予倫發朝服、冠帶及織金文綺、鈔錠。尋改平緬軍民宣慰使司為麓川平緬軍民宣慰使司。麓川與平緬連境,元時分置兩路以統其所部,至是以倫發遣使貢,命兼統麓川之地。二十二年,倫發遣把事招綱等來言:“往者逆謀,皆由把事刀廝郎、刀廝養所為。乞貸死,愿輸貢賦。二十七年,倫發來朝,貢馬、象、金寶、方物。已遣京衛千戶郭均英往賜思倫發公服、幞頭、金帶、象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