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結晶:纖巧如絲的鐘表發條clockwork。
夢寐以求: 一只陀飛輪碗表。
500件配件和300個工作小時
一個真正的鐘表工場:超過200名表匠、學徒、工程 師、設計師和其它的工作人員在這樓 高四層、一塵不染和明亮透切的工場工作,有點像一座醫學實驗室。一名身穿白色工作袍、正在顯微鏡下檢驗表芯的學徒自豪地告訴參觀者:“從超過200名報讀 Glashütte Original鐘表學院申請人中只挑選出12人。但一經取錄,我們的前途便充滿希望。”
在整個制造過程中最難的工序就是把多達500件的配件用人手裝配鑲嵌為一只腕表;復雜異常的步驟,每一部都不能亂;每個表芯都會嚴格地被查驗,確保不能有 超過千分之一的差距。由開始到完成,一只腕表需要多達300個工作小時。之后就是測驗腕表性能和準確度的工序,如未能通過標準,表匠便要把鐘表修改,力臻 完美。每只腕表都有獨立編號和“出生證明”,以便追查,因為優良的鐘表不單是跟你一世的,而是可以一代傳一代的啊!Glashütte Original 的鐘表不單是一座計時器,更是一件藝術品。雖然每只腕表都是全人手制造,但他們的售價并不一定是高不可攀的。鋼制的運動型計時圖 (Chronograph ) 售價由五千歐元起,深得美國用家的愛戴,適合初入門的收藏家;而玩家的寵兒白金或玫瑰金的PanoRetroGraph 卻不用四萬歐元便買到;數到最名貴的必定是各款的陀飛輪,售價近乎十萬歐元。
陀飛輪:需求停下來的地方,便是奢華的起點。
陀飛輪是鐘表制造藝術的最高境界。法國表匠貝若古特(Abraham-Louis Breguet )在1800年左右發明了陀飛輪表。貝氏觀察到鐘表的運行是會受到地心吸力影向,而出現誤差;視乎地點、位置等因素,擺輪的搖擺速度會被加快或減慢的。這 些誤差雖是無可避免,但卻可以互相抵償的:陀飛輪中的搖擺和擒縱系統是藏在一個轉動的小“籠子”內,通過這設計可以抵消由地心吸力所 引起的誤差。1920年,格拉蘇帝的鐘表匠賀衛格(Alfred Helwig)更改良了一般的陀飛輪的設計,創制了比一般陀飛輪更要精細的“懸浮式陀飛輪”,被業內人士稱為“鐘表制造藝術的頂峰”。
導游耐心地跟參觀者解析:“陀飛輪是鐘表制造中的珠穆朗瑪峰。我們的陀飛輪更只是單邊連接表芯的(一般的是雙邊)。根據傳統,我們制造了25只名為 “Alfred Helwig 陀飛輪1”腕表。“其實以今天的科技,普通的一只腕表亦可有極高的準確度,陀飛輪似乎是沒有用武之地。但當一件產品的需求性停下來的地方,那才是奢侈品的 起步點。
“全年最佳鐘表”梅開三度
2000年Glashütte Original推出了全球首創的機械計時圖(Chronograph)名為PanoRetroGraph。它的順、逆時鐘計時功能在機械表中是史無前例 的。因此當鐘表玩家們在2000和2001年把它選為“全年最佳鐘表”時,亦是理所當然,不足為奇。此外,2005年推出的 PanoMaticChrono亦被推選為當年的最佳鐘表,梅開三度。
下次到德累絲頓,當你游歷完圣母大教堂、前皇室府、森帕歌劇院、茲文哥爾或阿爾貝特博物館等名勝后,不妨到格拉蘇帝一游,親身經歷這個奇妙的鐘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