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過時:愛因斯坦認為時間是相對的——但格拉蘇帝卻不然。它的精密鐘表運作如瑞士鐘表。
誰要成為鐘表大師,便得從早練習。明日的表匠在格拉蘇帝鐘表學校練習鐘表裝配。
百萬富翁的神話
離德國東部名城德累絲頓不遠,有一個很小和不顯眼的地方,但它的名堂在名貴鐘表世界卻譽滿全球——格拉蘇帝(Glashütte)。鐘表愛好者會付出過十萬歐元,買一只這品牌的精制碗表。歐洲獵珍帶你一起去追蹤……
離德國薩克森州首府德累絲頓不遠有一個人口只有4500,但在鐘表業卻享譽盛名的小地方:格拉蘇帝。這約21公里的路程需車時30分鐘。當你駛進格拉蘇帝時,所看到的市徽便包括了當地的兩個工業象征——代表以前礦工業的兩個交叉而放的槌子和今天鐘表業的一個銀制的日晷。
格拉蘇帝的鐘表制造業可以追溯到1845年。但很奇怪,這些名貴的精確機械表(格拉蘇帝是沒有電子表的)的起源卻是跟當地銀礦業的沒落有關。當銀礦采光以后,格拉蘇帝的經濟便開始步入困境。福無重至,干旱、過熱和農作收成欠佳連年發生,以至小的到處行乞,大的卻餓殍載 道。為了求災,政府接受任何有建設性的建議。郎恩(Ferdinand Adolf Lange)于是向政府提出了在格拉蘇帝發展鐘表業的想法。
十七世紀的德累絲頓是一株經濟奇芭。當地不少的華麗建筑物足以媲美佛羅倫薩或翡冷翠,更因此獲得“易北河上的翡冷翠”的別稱。十八世紀時當地已經有不少出色 的鐘表匠;相關的理工學院更在1827年在德累絲頓的貝如臺(Brühlschen Terrasse)成立。而當中的一名學子正是格拉蘇帝鐘表業之夫郎恩。
郎恩在德累絲頓出生,父母分離后便跟為商人的養父一起生活。天資聰穎的郎恩不單學會制表手藝,他更留學巴黎和倫敦四年,修讀物理和天文學。
當郎恩在1845年12月7日跟他的兩名朋友和姻親同僚古特可司(Gustav Bernard Gutkaes)到格拉蘇帝開設當地的第一間鐘表廠,一個名貴鐘表的時代便開始了;他倆開班受徒,把15名稻草織帽和采礦工人教導、培訓為鐘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