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時中心:在格拉蘇帝制表工場的鐘表是與眾不同的。格拉蘇帝制的精密鐘表(Chronometer)售價往往要十萬歐元。
舉象征性的美景:圣母大教堂重建工程完成,德累絲頓的沿岸美景又再一次完完整整的呈現眼前。鐘表制造圣城格拉蘇帝位于德國薩克森州首府旁邊。
四名有遠見的先驅
郎恩不單在格拉蘇帝開設了第一間鐘表廠,其它的鐘表配件如表殼、表針和表芯的工場亦相繼成立。而格拉蘇帝漸漸發展成為瑞士以外在歐洲的鐘表業重鎮。
郎恩是一名很有先見的上司,他鼓勵下屬創立自己的鐘表公司。在沒有機心、嫉妒和不良競爭的環境下,這四大鐘表匠同心協力,全為大局著想,發揚格拉蘇帝的鐘表業。
正當表匠和工人們在格拉蘇帝這小鎮中埋頭苦干的工作、與外界幾乎隔絕的同時,格拉蘇帝出產的鐘表卻漸漸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賞識和愛戴。不過這四大鐘表匠最重視的并不是銷售,而是培訓下一代。他們一心要改善培訓系統,增加員工的知識,擴闊他們的視野。1864年他們創辦了“星期天學校”,在工余的星期天培訓下 一代。這“星期天學校”便是那聞名海外的德國鐘表學校的前身;德國鐘表學校在1878年成立,1942年結束,多年來培訓出不少杰出的鐘表匠。
鐘表進口限制被廢除
郎恩在1875年12月初去世,年60。他的兩名兒子繼承父業。當郎恩在格拉蘇帝建業時,當地人口只得一千;30年后卻增至一千七。當地的鐘表業養活了355個家庭。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德國負債累累,催速了1921年起的通貨膨脹,最后更引發貨幣系統的崩潰。而本來用來保護本土鐘表業,對瑞士鐘表的進口限制的條例亦在1924年作廢;禍不單行,1938年德國的鐘表行業也被裁定為“軍備武器工業”,要為國制造那所謂的“戰爭重要品”。當時的格拉蘇帝鐘表業已是病入膏 肓,奄奄一息,無可救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