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設計美學IP系列內容專稿
珠寶設計美學IP解讀:
《圣經》說上帝用了六天創造了天地萬物,第七日休息,有人妄想如果你是上帝,安息日可能躺在彩云之上,小品圣水大做文章“自然之美” 。人類之所以成為萬物之主,在于人類在適應和開發大自然過程中,憑借天賦智慧和想象力,發明了溝通語言與協作方式,因此創造了燦爛的地球文明,包括文化、哲學、宗教、藝術、科學、工具、財富等,才有了今天我們美好品質生活!設計藝術中的形式問題就是美學問題,“珠寶設計美學”,對于創造者來說,你可能會聯想到藝術哲學、人文精神、原創設計、時尚元素、文化符號、人性真善美、情感與溝通等關鍵詞。而對于消費者來說,這是一個品質珠寶生活的決策問題,可能聯想到美麗配搭、時尚態度、文化禮儀、珠寶品牌、珠寶明星、經典款、試戴體驗、用戶評價等。
珠寶之家將陸續發布“美寶創造者”專屬文章,并在適當時間舉辦《美搭·美寶---IP系列巡展》。
美寶創造者002:
宮平女士,系當代首飾人,美國寶石學院研究寶石學者G.G.(Graduate Gemologist),
英國城市大學伯明翰珠寶學院, 首飾、銀器及相關產品設計專業,碩士學位。
英國伍爾弗漢普頓大學,首飾設計專業,學士學位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珠寶專業教師
以造型的形式刻文記事
也許再過多年,我們做的首飾都會化為塵化為土。
帶著我們手溫的這些當代首飾,靈感來源于我們日積月累的所見、所思、所想。它們更像每個平凡首飾人的碑碣,以造型的形式刻文記事,凝結了首飾人一輩子的故事,老了可以變成回憶。
《鏡花水月首飾系列-人間杜若》(掐絲琺瑯雙佩胸針)
材料:銀、掐絲琺瑯、鏡子、瑪瑙、珊瑚、環氧樹脂等
尺寸:60mm-90mm-30mm
創作時間:2016
《鏡花水月》(Mirage)系列胸針,是16年至今持續做的。“鏡花水月”這個詞在中國文化里,比喻虛幻的景象,佛經里常用它來物喻世間一切現象都是虛幻的。
早年學鑒定時,常去云南看玉器。九十年代的窮學生住在姐告附近的觀音寺,晚上去洗手間,周圍黑黢黢的只有殿內閃著星星燭光,心里不禁害怕。路過大殿時不經心往里看了一眼,殿中間的釋迦牟尼,竟也看著我,莊嚴又柔和的臉在燭光映照里,有倫勃朗畫里一樣微妙的輪廓光。還是孩子的我瞬間被一股力量灌滿,腦海里只有一個念頭,佛陀是看著你的,也這樣看著時間的萬物。一切都平等安靜地流淌在時間的河里。這個畫面,深深在心里烙印了很多年。
《鏡花水月首飾系列-夢里杜若》(掐絲琺瑯雙佩胸針)
材料:銀、掐絲琺瑯、鏡子、瑪瑙、環氧樹脂等
尺寸:80mm-90mm-30mm
創作時間:2016
《鏡花水月首飾系列-鏡中牡丹》(掐絲琺瑯雙佩胸針)
材料:銀、掐絲琺瑯、鏡子、瑪瑙、環氧樹脂等
尺寸:60mm-90mm-30mm
創作時間:2016
《鏡花水月首飾系列-水中牡丹》(掐絲琺瑯雙佩胸針)
材料:銀、掐絲琺瑯、鏡子、瑪瑙、環氧樹脂等
尺寸:75mm-90mm-30mm
創作時間:2016
直到16年初,想要把心里沉寂了很久的想法做出來,利用閑暇系統學習了掐絲琺瑯和畫琺瑯,后來有了《鏡花水月》系列。畫出牡丹終是幻,一朵花兒,又何嘗不是一個宇宙。首飾除了是裝飾,也可以是自我修行的法器。首飾的下半部分內嵌了一枚圓鏡,金屬上的鏤空符號“唵”(om)為梵語——印度教中神秘的真言,教徒在朗讀經文和禱告的前后,都會吟誦這個神圣的字。透過金屬上的宗教符號,可以凝視鏡中的自己,反觀自照。
《榫卯首飾系列》
中國古代是沒有鋼釘的,木材之結合均用榫卯。它是中國古代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在受力的小部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產生組合節點,化解外力及傳遞重量。春秋戰國時期,榫卯從建筑結構沿用到家居。至隋唐,榫卯進入快速發展時期,至宋元,榫卯結構的美學也達到頂峰。紫禁城就是我們所最熟知的榫卯木構造建筑。
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建筑采用鋼筋水泥結構,很少人再用傳統榫卯家具,取而代之的是工業化生產的宜家家具。但榫卯這項手工造物一直遵循的工藝方法和美學規矩,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能不能繼續把這結構的美融入我們的首飾佩戴和生活方式?
榫卯結構繁復,拼合頗費些功夫。中西方幾乎沒人用這個工藝做首飾,偶爾能看到運用了最最簡單的凹凸榫合結構的戒指在淘寶賣。我開始查找各種榫卯的資料,嘗試設計榫卯結構的首飾。越查找資料越覺得,古人對工藝反復的測試、計算、改良和經驗,真是純粹和充滿智慧。
作品名:《酉雞體》(項鏈)
材料:銀、紫檀木
尺寸:45mm-45mm-45mm
創作時間:2017
做的第一件榫卯結構項鏈,是作為雞年生肖大賽評委專門為TTF中國生肖珠寶設計展巴黎邀請展做的“雞年生肖”命題設計。取簡潔球體雞造型,由三塊金、三塊紫檀木以榫卯工藝拼成,項鏈鏈條與球體吊墜間做了小機關由磁鐵連接,吊墜可單獨取下。金木之間結構有彈性,像人體及有機體,會移位走動,可以柔功克外力。幾何造型遵循中軸對稱之空間觀念,希望致敬中國人的傳統宇宙觀,營造可拆卸,簡潔的人體裝飾。
佛法與藝術一樣
今天,首飾人學習的工藝大多是西方技術,使用的銼刀鋸條全是進口工具。年輕人追逐的品牌都是Tiffany。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用首飾來留住一些鄉愁的寄托,守護民族共有的生活氣息?
想到這里,腦海里不由浮現出多年前大殿里的釋迦牟尼,佛法與藝術一樣,都是美好的存在。
“佛念一切眾生,猶如赤子”,想必這赤子之心,也和每一個藝術家、設計師們的心境一樣,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