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據渤海早報報訊 (記者宋雪飛)記者昨日從市質監投訴舉報中心獲悉,今年前三季度該中心共接到貴金屬及珠寶首飾類來電投訴197件,標稱不規范成為主要問題之一。據了解,《貴金屬與珠寶玉石飾品標識》地方標準將于2013年2月15日起實施,該現象將得以規范。
近日,消費者劉女士向記者反映,上周她在河東區一家珠寶店購買了一條項鏈,該項鏈標簽上寫著其材質為“鈀鉑金”。商家告訴她,鈀鉑金是比鉑金還貴重的貴金屬,其價值超過鉑金一倍,由于該店正在促銷,該鈀鉑金項鏈價格與同規格鉑金相差無幾,僅售3000余元。劉女士聽后便買了下來,但她到檢驗部門復檢時,檢驗人員表示,這就是鈀金項鏈,其價值只有售價的一半,而“鈀鉑金”名稱完全由商家編造。
記者隨后走訪河東區與和平區六家珠寶店發現,商家在珠寶命名上炒概念并非個別現象,“沙金”、“鈀鉑金”、“鍛壓金”等不規范標簽名稱已成為部分珠寶店誤導消費者的伎倆。
金寶中心副主任崔建軍表示,《貴金屬與珠寶玉石飾品標識》地方標準已經公布,將于2013年2月15日起實施。該標準明確規定飾品名稱由材質名稱和品種名稱組成,貴金屬首飾和貴金屬鑲嵌首飾的命名以及珠寶玉石材質的命名須按照相關規定執行,“沙金”、“鈀鉑金”、“鍛壓金”等標簽名稱屬于違規名稱,此標準實施后,消費者如遇到此類問題,可進行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