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主辦的2017北京夏季珠寶展上,臺灣展團設計獨特的珊瑚、翡翠、藍寶,懋隆、方元·老細金帶來的花絲、景泰藍、點翠、金銀錯等傳統工藝精品,水貝珠寶展團的“中國質造”,澳大利亞展團的五彩歐泊等吸引了眾多觀眾。國際商報記者在展會現場了解到,不少展商看好中國珠寶市場,消費者對個性化珠寶的需求越來越旺盛。
消費能力提升
中國是全球最大、最重要的珠寶市場之一。2010年~2016年,中國珠寶制造行業銷售收入總體呈不斷增長的態勢,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0.60%。2016年,中國珠寶制造行業銷售收入達到4405.38億元,多個珠寶品類的消費規模居世界前列。其中,黃金、白銀、鉑金、玉石、珍珠等產品銷售均居世界首位,鉆石消費居世界第二位,彩色寶石、半寶石等消費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到2022年,我國珠寶制造行業銷售收入將達到13350億元。
展會上,來自緬甸的玉石珠寶商人Vicky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從緬甸來中國做珠寶生意的商人很多,大多以家庭為單位。
Vicky全家做緬甸玉石生意已經6年,她明顯感覺到,近兩年的生意要好于前幾年。“中國家庭收入提高,珠寶購買能力也在不斷提升。過去暢銷的高仿玉石產品已經逐漸被淘汰,純天然的緬甸A貨玉石銷路很好。”
Vicky表示,中國消費者對玉石珠寶的消費能力、鑒定能力都不斷提高,玉石珠寶行業長期以來的“有價無市”局面已經成為過去。“緬甸玉石珠寶和中國本地的玉石珠寶存在很大的競爭,但是由于中國珠寶市場巨大,緬甸玉石珠寶商還是可以從中分得一杯羹,所以仍有很多緬甸玉石珠寶商涌入中國市場。”
月亮湖珠寶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幾年“海外購”是消費者購買珠寶等奢侈品的主要途徑。但是隨著匯率變化以及珠寶商的價格策略,國內外商品價差進一步縮小,部分海外消費開始回流,也促進了國內珠寶消費的回升,一批外資珠寶定制企業也趁勢涌入中國市場。
個性化時尚化珠寶受追捧
據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統計,2016年我國珠寶業終端市場銷售仍保持在5000億元以上,總體穩中有升。雖然黃金在我國的珠寶消費中占主導地位,但基于首飾消費和實體投資兩種目的的消費分化明顯,鉆石及個性化珠寶首飾日益流行。
不過,中國的珠寶消費需求還較為單一,傳統結婚、慶典消費仍然占據大頭。但隨著國人對珠寶收藏、配飾類需求的提升,中國珠寶消費市場前景看好。
此外,過去的30年間,中國女性平均收入增長了63%。隨著消費能力的提升,女性在消費過程中不再是緊緊圍繞著傳統的消費領域,而是逐漸關注到輕奢消費領域。來自2017年香港國際珠寶展的調查顯示,時尚珠寶被業內認為是市場潛力最大的一類珠寶產品。年輕化輕奢設計風在高級時裝品牌中不一定行得通,但在珠寶行業卻得到了消費者正面的回應。不少品牌靠年輕化形象示人的策略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
在2017北京夏季珠寶展上,個性化設計的項鏈、戒指等首飾以及奇異圖案的寶石飾品都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天使之淚展臺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珠寶價格普遍偏高,消費者都希望自己的珠寶產品是獨一無二的,這就要求商家提供個性化的珠寶產品。“個性化產品和定制服務將是珠寶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天使之淚未來也將在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產品方面努力,向定制服務方向轉型。”
戴比爾斯集團發布的《2016鉆石行業分析報告》顯示,新一代消費群體在美國、中國、印度和日本四大鉆石市場中的潛在消費人群為2.2億人,共花費近260億美元來購買鉆飾,占這些市場的零售總額的45%,成為最具潛力的消費群體。新一代消費群體的主要購物途徑是網絡,因此,布局互聯網成為珠寶行業商家觸達消費者的主要途徑之一。
夢祥純銀制品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陳瑾巍表示,無論是在拓展消費市場方面,還是在形成與消費者良性互動方面,布局互聯網成為珠寶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此外,智能珠寶逐漸興起,一些珠寶企業正在投入研發珠寶智能可穿戴設備。這些產品具備運動、健康檢測等功能,在美觀之余,能給消費者帶來新鮮獨特的體驗,滿足年輕消費群體個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