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每10件黃金珠寶首飾中,就有7件來自深圳水貝珠寶項鏈街區;連續8年,深圳企業黃金用量占到上海黃金交易所全年首飾用金成交量的90%;這兩組數據折射出地處羅湖水貝的深圳市黃金珠寶集聚基地在我國黃金珠寶市場上首屈一指的地位。
繼獲得“設計之都”后,近年來,社會各界對深圳打造“國際珠寶之都”的呼聲鵲起。早已蜚聲海內外的中國“珠寶之都”羅湖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目光。那么,以此作為珠寶產業依托的深圳“珠寶之都”還有多遠?為此,記者展開了實地采訪。
走近“黃金城”
“水為財、貝生珠。”在深圳提到珠寶,人們會指向水貝。這塊橫跨田貝三路、四路;貝麗南路、北路;布心路和太白路,涵蓋水貝、田貝、布心三大區域在內的“大水貝”,就是我國著名的水貝珠寶項鏈街區、珠寶產業集聚基地。
水貝說大并不大,整個水貝珠寶項鏈街區面積僅有56.6萬平方米,但在這里創業的珠寶中小型企業超過2300家,年制造加工總值超過800億元人民幣。
進入田貝四路,讓人感受到人氣興旺。道路兩旁各色黃金、珠寶店鋪林林總總,沿大道延伸向前,連綿不絕。走在街上,各類黃金珠寶廣告牌映入眼簾,周大生、金大福、龍鳳珠寶、TTF……無論在大街上,還是餐館中,充斥著珠寶黃金資訊,處處彌漫著珠光寶氣。
水貝說小也不小,如果在每間珠寶店鋪停留5分鐘,那么將花上一周的時間才能逛完。
輾轉于水貝街頭,這里既聳立著寬敞亮堂、集合上百個商鋪,創造著財富和神話的水貝、金麗、寶琳等14個珠寶國際交易中心,也有摩肩接踵、遍布街道的1500多家黃金珠寶個體戶商店。從黃金、鉑金到鉆石、翡翠,從鑲嵌、焊接到設計、展示,從批發到零售,從檢測到認證,一應俱全,構成完整產業鏈。
“兩只手”的力量和魅力
水貝項鏈街區的前身是一個或多個以“三來一補”為主的老工業區,談不上工業基礎。然而,在這里奇跡般誕生了一個“黃金珠寶產業集聚基地”,讓珠寶商人趨之若鶩。是什么原因讓周大生、周大福、金六福、TTF、愛迪爾等大批珠寶品牌涌向水貝?
深圳市黃金珠寶首飾行業協會負責人坦言:“水貝能有今天,全靠"兩只無形的手"。一只是"企業的手",另一只是"政府的手"。”
曾幾何時,水貝這個老工業區一度是發廊、旅店和家居等低端業態,靠著
“打工一族”的需求初見繁榮。后來,一些香港的珠寶商和加工企業看上了這塊“寶地”,它離香港近,廠房和人工費用便宜,先后開了一些黃金珠寶生產加工的小工廠、小作坊,形成前店后廠的經營模式。與國際、內地市場接軌,不斷推出各色項鏈珠寶款式,快速適應市場,水貝模式表現出驚人的市場活力,并逐漸演變成“水貝珠寶項鏈街區”。特別是近幾年,深圳水貝珠寶企業數量、生產銷售規模呈幾何式增長,成為國內黃金珠寶重要的“集散地”。
如果說市場的“一只手”使得水貝繁榮興旺,而政府的“一只手”則讓水貝做大做強。自2004年集聚基地掛牌開始,多年來一直受到受到市、區兩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深圳珠寶通過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的共同努力,改“單打獨斗”為集團出擊,率先做響做亮“深圳珠寶”區域品牌,逐步從“中國珠寶制造之都”向 “中國珠寶品牌之都”過渡和提升。
深圳國際珠寶展、深圳珠寶節、深圳珠寶區域品牌中國巡展、文博會分會場等盛事活動成為珠寶企業和品牌爭妍斗艷的舞臺;兩級政府不但為他們創造推廣機會,還投入巨資對集聚基地進行規劃、綠化、美化、優化,推動了我市珠寶產業的升級換代。
五大優勢成就“珠寶之都”
深圳發展國際“珠寶之都”有哪些優勢?記者走訪水貝數十家品牌珠寶企業。歸納一下,有五大優勢將成就深圳世界“珠寶之都”。
一是區位優勢。深圳毗鄰港澳,上世紀90年代,香港打造高端服務業,其紅磡珠寶產業轉移到深圳水貝、沙頭角、八卦嶺等地。由此,大量的珠寶生產設備、技術人員也相應轉移深圳。今天,憑借一水之隔,深圳仍然是全國最先接觸到國際珠寶潮流和水平的城市。
二是技術優勢。目前,水貝珠寶基地有六成企業在技術與專利方面達到國際領先。30%以上企業擁有獨立研發機構,有五分之一的企業技術和工藝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設計方面,多數企業擺脫了模仿制造,并與院校合作建成人才機制,還有13萬珠寶專業從業人員。
三是品牌優勢。截至去年,全市自有珠寶品牌超過2400多件,其中“中國名牌”產品26個,“中國馳名商標”產品22件,“廣東省名牌”產品24個,“廣東省著名商標”產品20件,并吸引國內約100家“中國名牌”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產品的企業在深設立分公司。
四是配套優勢。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珠寶業南方產學研基地、廣東省珠寶玉石及貴金屬檢測中心、深圳市黃金珠寶產業集聚基地公共服務平臺等配套功能平臺都在基地內發揮著輻射和集聚作用。
此外,深圳水貝有14個珠寶交易中心,即是14個專業大賣場,成為黃金珠寶產品貨暢其流的主平臺。
五是投融資優勢。2006年,深圳建行首創“聯貸聯保”模式,開深圳銀行界對行業大規模貸款先河。此后,包括中行、建行、工行在內的深圳各銀行對黃金珠寶行業的授信和服務力度不斷增強。
更為可喜的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深圳的珠寶產業一枝獨秀,依舊顯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多位珠寶業人士對這一朝陽產業信心滿懷深圳,離國際“珠寶之都”并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