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也是消費黃金周,而珠寶、黃金等貴金屬更是迎來了銷售高峰。然而,春節前,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對這一熱點節日商品質量進行抽查時發現,有三成多的珠寶、貴金屬質量不合格,許多知名品牌也“榜上有名”。
廣州市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執法人員胡凱介紹說,珠寶玉石等商品抽檢發現的主要問題就是用“B貨”“C貨”來冒充“A貨”,而黃金等貴金屬商品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貴金屬的純度問題,純度不合格涉嫌欺詐消費者。另一個問題就是標識和貴金屬印記不合格。
一位長期從事稽查執法的質監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加工黃金首飾時,必須加入其他金屬才能焊接好,因此會降低整體產品的貴金屬純度,但是產品在出廠之前都必須經過檢測確定其貴金屬純度并標注。然而現實中,有的由于加工工藝不夠精湛使得產品達不到標準,有的則是企業故意將標稱的貴金屬純度高于實際純度以牟取暴利。暴利是讓不法珠寶生產企業屢屢進行欺詐的最重要原因。
廣東省質監局有關負責人則表示,質監部門每年都會針對貴金屬商品進行抽檢督促生產企業提高質量水平,對于發現問題產品的企業將連續進行抽檢以實現連續監督。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同時也坦言,“僅僅依靠政府部門的抽查并不能完全保障產品絕對合格,更重要的是,企業要加強自律,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才能減少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據了解,目前國家法律主要只對關系人身健康、安全的行業設定了準入門檻,而對于貴金屬商品行業幾乎沒有設定準入門檻,只需取得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許可證便可投入生產,無需取得3C認證,也無需具備一定的規模實力,導致該行業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消費專家則提醒消費者購買珠寶貴金屬飾品時應注意:飾品標簽上的標注內容應該與開具票據的飾品名稱、銷售人員口述的內容一致,不可以用數字或字母等代號表示,并注意保留購買憑證;購買貴金屬飾品時,應注意是否打有印記。購買貴重珠寶玉石飾品時,應向商家索要寶石鑒定證書或鉆石分級證書,以免受騙上當;復核飾品質量(復秤),是否與標稱一致,檢查鑲嵌珠寶首飾鑲石是否牢固。對購買的飾品有疑問時,應及時咨詢檢驗機構,維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