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誤區之三:玉與新玉盲目對比
古玉在拍賣中價格屢創新高,特別是乾隆玉更是精美絕倫,致使一部分人只認古玉,覺得古玉比新玉更有升值空間。其實這要綜合來看,如果古玉沒有很好的題材和歷史內涵,其價值不一定比新玉高,一些現代玉雕大師的作品也屢創拍價新高。
何況現在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的古玉仿品,紅山文化玉龍,龍山文化玉龍,良渚玉琮、玉璧,漢代玉璧、玉劍飾等,作偽水平都相當高。很多人在鑒定時主要看玉器的沁色,認為有沁色就說明在地下埋藏時間久,其實不然,自然形成的東西,人也可以做出來,例如用火燒玉,可以做出“雞骨白”,把玉縫進羊腿或狗肚里,可以做出“血沁”,放進烏梅水里煮,可以冒充“水坑”,煮過后迅速冷凍,可以產生“牛毛紋”,這些沁色作偽的手法,藏家很容易打眼,購買時一定要仔細鑒定。
隨著手工藝水平的發展,玉器制作由傳統的手工磨制,進入了機器加工時代,現代玉器作品較之古玉作品更精細,更有觀賞性。特別是一些大師的作品,加工持續走高,成為人們競相追捧的對象,文物商店的老玉墜賣不過新玉墜,這也是玉料和雕工共同反映出來的,我們要理性收藏新玉和古玉,找準投資熱點,必有升值空間。
誤區之四:撿漏心理,一夜暴富
投資藝術品,說白了還是為了能升值賺錢,玉器收藏是個很好的渠道,資源類的東西一直就是漲漲漲,這是由它的稀缺性決定的,人們可以作為保值資產留存,不過,想買到一件好玉一夜暴富的想法是不現實的。商家在賣東西的時候往往花言巧語,誤導買家以為自己能撿漏,撿到“餡餅”了。
希望大家投資玉器保持良好的心態,不求暴富,但求長久,“只要買對,不怕買貴”,今年買的玉看似貴了,但是明年再回頭看,發現還是值得。遇到鑒定問題多和專家交流,多學習,眼力高了,投資收益自然就會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