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閱讀:
稀世圓形美鉆
圓形鉆石對切割工藝要求極高,只有技巧純熟的資深工匠才能打磨出對稱而且比例完美的圓鉆,如果鉆石同時擁有最高級的D顏色及Flawless凈度,便更加稀有難求,可謂絕無僅有。此次拍賣將推出的兩顆分別重達35.77及35.61克拉足色完美無瑕(D Flawless)圓鉆,它們的切割、打磨及比例都獲得最高的「極優」級別。此外,這對鉆石同時屬于Type IIa類型,其化學成份最為純凈,更顯通透潔白。
全球首屈一指的鉆石制造及貿易公司史妲美詩鉆石集團(Steinmetz Diamond Group),接受委托切割這兩顆如車厘茄般大小、各重達35克拉的圓形鉆石。兩枚鉆石均產自南非,其中35.61克拉的鉆石來自南非博茨瓦納(Botswana)Jwaneng鉆礦開采的133.13克拉原石,另一顆重35.77克拉的則在相距甚遠的南非Saxendrift鉆礦發現,原石為105.53克拉。巨型的無色原石通常呈不規則形狀,增加切割的難度,因此這對重逾35克拉并且擁有極優比例、切割及打磨的圓形鉆石,實在非常難得。
FOREVERMARK 印記
2007年6月,史妲美詩鉆石集團推出「FOREVERMARK」印記,以高科技專利技術在鉆石切面刻上肉眼難辨的獨特編號及標志。此印記代表鉆石翹楚戴比爾斯集團(De Beers)旗下鉆石貿易公司(Diamond Trading Company)的一個承諾,因為替鉆石刻印前,專家會仔細檢查每一顆鉆石,確保其質量符合標準,并經由資深工匠切割打磨,每一個過程細節都嚴謹可靠。「FOREVERMARK」也證明生產鉆石的過程符合道德標準,能促進產鉆國家的經濟發展,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并同時保證鉆石為天然形成,未經加工。
著名對鉆歷史
這對35克拉圓形美鉆所展現的無瑕美態,只有極少數已知的鉆石可堪媲美,例如印多爾梨形鉆石(Indore Pears)和瑪麗•安托瓦耐特耳環(Marie-Antoinette Earrings)等古董鉆石。印多爾梨形鉆石原為印度印多爾邦君主土可奇三世(Tukoji Rao III)所有,后曾落入著名珠寶商Harry Winston之手。至于瑪麗•安托瓦耐特鉆石耳環則在法國大革命后由俄羅斯皇室購得,后來轉售予皮埃爾‧卡地亞(Pierre Cartier)。富商瑪荷麗‧梅莉薇德‧波斯特(Marjorie Merriweather Post,曾擁有「希望鉆石」) 于1928年從卡地亞買下這對鉆石耳環,其女兒Eleanor Barzin則于1964年將鉆石捐贈予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
香港佳士得曾在2011年5月的春季拍賣中以72,340,000港幣/9,295,690美元的高價(每克拉200,000美元)拍出一對23.49及23.11克拉枕形戈爾康達D/VVS1(可成完美)Type IIa鉆石耳墜「The Imperial Cushions」,這對鉆石耳墜與此次拍賣的35克拉圓鉆同屬最重要的拍賣對鉆,如此匹配珍稀的完美鉆石,勢必為鉆石歷史寫下新的一頁,而這對35克拉圓形美鉆亦將會成為下一對百世流芳的傳世珍寶。
(圖文香港佳士得提供,轉載請著名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