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今年5月27日,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在商標管理案件中認定的289件馳名商標,其中包括兩家深圳企業瑞麒珠寶首飾有限公司和星光達珠寶首飾實業有限公司分別持有的珠寶類注冊商標瑞麒和星光達。僅僅6天后,廣東省工商局在官方網站上公布全省流通領域黃金、鉑金飾品質量監測情況通報,上述兩家企業赫然進入不合格名單之列。除此之外,TTF、love&love等已有一定影響力的深圳珠寶品牌,此次抽檢中也發現了不合格產品,不合格項目主要為飾品印記。
事件曝光后,質量門事件背后還有哪些被人忽視的細節?涉及的珠寶品牌事后有哪些舉動呢?消費者從這個事件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發?珠寶之家記者專訪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深圳實驗室主任丁汀和蘭延副主任,跟蹤報道深圳珠寶質量門事件最新動向。
珠寶不合格的背后
有媒體報道稱這次抽查“五成珠寶不合格”,這里很可能會給消費者帶來很多誤讀,以為珠寶行業的質量問題、誠信問題堪憂。實際上,記者采訪中發現事情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嚴重,首先需要解釋一個概念:珠寶不合格。采訪中丁主任告訴記者珠寶不合格分為三個類型:第一是A類,包括有害元素超標和成色不足兩種情況;第二種是B類,指飾品工藝不合格,飾品的總質量(重量)不合格;第三種C類不合格,指珠寶首飾的標記、印記不清楚或錯誤。
這次抽查結果A類不合格占20%左右,其中主要是k金類產品成色不足。造成成色不足的客觀原因是國內的工藝問題,負責技術管理工作的蘭副主任在采訪中告訴珠寶之家記者。而珠寶首飾的成色不足主要發生在k金產品中,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成色的不均勻;二,焊劑的使用,第三補口的選擇。
其他的抽查珠寶質量問題主要是印記和標記的不合格,此次的涉及的深圳名牌珠寶發生的問題也主要集中在這部分。珠寶標簽上的印記標記是我國特有的珠寶監測的方法,問題雖小,但同樣反應出了我國珠寶行業質量問題和服務意識的有待提高。
抽查的珠寶質量問題為什么大部分是深圳珠寶品牌呢?首先要承認一個客觀的事實:中國70%以上的珠寶品牌都是來自深圳,甚至這個比重可以更多。可以說,深圳的珠寶品牌就是可以代表國內的珠寶成就,深圳珠寶行業問題也可以反映整個中國的珠寶行業問題。
珠寶鑒定書的解讀
消費者在購買珠寶時,首先都會關注珠寶的檢測證書,國檢中心(NGTC)深圳實驗室蘭副主任為我們解讀珠寶檢測證書。
蘭副主任告訴記者,不同類的珠寶檢測證書發放的模式是不一樣的。鉆石類的證書一般來說是一顆(件)一個證書,但是貴金屬的檢驗一般來說是抽樣檢驗,這意味著貴金屬類證書(報告)只能保證該品牌該批次樣品的樣品質量。這也是當前的一個事實和局限,所以珠寶產品質量主要依賴企業本身的質量控制系統,消費者在購買珠寶時也應該選擇口碑信得過的品牌。
如今珠寶檢測中心林立,蘭副主任告誡消費者,面對眾多的珠寶檢測證書也應該有分辨意識,選取最具權威性的檢測機構證書。
珠寶“質量門”的啟發
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和廣東省工商局的曝光后,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專門召集這些品牌召開了質量分析會。這次的質量門事件給深圳的,乃至全國的珠寶品牌都敲響了警鐘,但真正的效果還要看未來珠寶品牌用行動來證明。
消費者從這個事件里也應該受到啟發,在選擇珠寶時首先就是要認準珠寶檢測證書,不迷信任何珠寶檢測證書;其次選擇口碑好的品牌,因為珠寶質量要依靠企業自身的質量控制系統;最后就是購買珠寶后如果權益受到侵害,就要通過法律渠道解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無論在老鳳祥還是周生生的質量事件中,消費者都通過了法律來維護而且維護了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