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網消息, Prada“殺手包”,如今在街頭出現的頻率不亞于其他奢侈品牌的當紅款,一款因為電影007而走紅的包袋,將Prada這個品牌推到了眾人的視線中。在奢侈品行業整體走“下坡路”的2012年,Prada集團卻維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然而,在Prada品牌暢銷的同時,卻暴露出不少問題。
近日,據微博爆料,某網友在上海國金中心商場花了2萬4千元購買一個Prada包袋,拿回家才發現包袋底部有3個洞,事后和商家商討該質量問題如何處理,等了5天之后,得到的結果卻是只換不退。對于商家這樣的處理結果,網友表示很不滿意。并于1月底到國金中心該品牌門店前拉起大幅橫幅試圖維權。
經常購買奢侈品的消費者都知道,在購買奢侈品后,會拿到一張“身份證”,享受“全球聯保”等相關售后服務,至于“退貨”一說,卻幾乎都沒有提及。奢侈品商家的邏輯是:因為鐘愛才購買,所以,不存在退貨問題。也許正因如此,“奢侈品不退貨”成了“國際慣例”。
和訊網致電12315進行相關問題咨詢,得到的回復是:“任何商品出現質量問題都能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保護,商家不能就自己的規定作為理由搪塞消費者。”
和訊網試圖聯系prada中國的相關負責人士,就此情況進行了解,但是對方未予答復。
另一名昵稱為“多多的美麗世界”的深圳網友,通過微博分享了自己在香港購買Prada的難得“體驗”,她說:“香港買的Prada,一次未使用,幾天后打開,竟然就有質量問題。經協商在深圳更換,同款包包店內連續兩件同樣的位置出現同樣的問題,店內負責人竟說都是這樣的。經過一小時的折騰,終于換了其他款式。但又涉及到匯率問題,補了差價。”
正是這樣的“國際慣例”,當奢侈品大舉進入中國商場時,就和我們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出現了摩擦,我們的制度是商品存在質量問題就可以按照“三包”規定進行退換貨,而奢侈品依然故我,堅持決不退貨。當遇到保修的質量問題時,奢侈品的規矩是需要返回產地進行維修,費時耗力,這一繁瑣過程讓我們的消費者又很不適應。
和訊網翻閱資料發現,不少消費者都有過類似的消費經歷。更有網友吐槽稱,一線品牌,二線品質,PRADA近年來的做工確實不如以前了。“價格年年漲,質量跟不上。”網友評論。
根據Prada集團公布2012年財報顯示,全年收益相比2011年上漲29%,歐洲市場的銷量漲幅最大,較2011年增長36%,亞太地區則上漲33%。在歐美陷入經濟危機的這幾年,中國大陸地區的銷量成為拉動這些奢侈品牌主要成長空間所在,卻始終未能在售后服務上給予中國消費者足夠的尊重,是這些國外奢侈品的通病。(作者:顧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