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深圳珠寶品牌--TTF珠寶、緣與美珠寶、豐沛珠寶、冠創設計等四家共50多人組成一支中國(深圳)珠寶品牌“夢之隊”參加全球巔峰展-2011年3月份瑞士巴塞爾國際鐘表珠寶展,展團包括十幾個珠寶設計師,大部分設計師都是首次出國參加珠寶展覽,而是一參加就是世界上最頂級的珠寶展,品牌可謂載譽而歸,設計師也是載藝而歸。珠寶之家特別專訪了幾位對巴塞爾展覽感觸很深的優秀設計師代表,包括TTF設計師吳耀行、獨立設計師杜半、豐沛珠寶設計師陳功等。下面是吳耀行的專訪。
吳耀行(左二)與設計師伙伴在巴塞爾TTF展廳
吳耀行:1999年畢業于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裝飾藝術設計系,獲文學學士學位。系統學習了首飾設計、裝飾雕塑、金屬工藝和琺瑯工藝等課程,畢業后一直從事商業首飾設計工作至今,作品注重藝術性與商品化的平衡。作品《冬至》榮獲第二屆中國珠寶設計大賽三等獎;《求索》榮獲第六屆中國珠寶設計大賽二等獎;《交融》榮獲第四屆中國珍珠大賽優秀獎;《鳥巢的演繹》榮獲首屆名石杯設計大賽佳作獎;《風行綻放》入圍第六屆中國珠寶設計大賽。與人合作出版《五行珠寶首飾設計作品集》、《珠寶首飾設計教程》等專業書籍,致力于中國珠寶原創設計和學術思想的交流。
珠寶之家記者問: 作為TTF珠寶設計師代表參加本次巴塞爾展,你覺得最大意義和收獲是什么?
吳耀行:在此首先感謝TTF總裁吳峰華先生把這次彌足珍貴的出國考察學習的機會給了我.
此次巴塞爾之行是一次開心之旅震撼之旅.所謂開心是因為我們多數人都是第一次出國,也因此而開眼,開竅;而所謂震撼是因為巴塞爾展是全球高級珠寶的頂級展示.我們希望透過展覽,了解西方珠寶設計在哲學,意念,形態,功能上有什么異樣的驚喜,這對我們把握未來的動向意義重大。
巴塞爾展的意義和收獲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一種體驗
巴塞爾是一座寧靜的古城,國際化程度很高,在這里,社會貧富差距不大,人們生活的節奏都很慢,生活悠閑精致,管中窺豹,可見西方人的生活態度,可以說懂得生活,才能懂得創意.換一句話來講就是慢工才能出細活. 生活啟迪設計,生活中的細節給設計師帶來無窮的靈感,這里沒有過于浮夸和不切實際的因素,這里有自我主張,但仍腳踏實地,巴塞爾詮釋著這一切,任何人都能擁抱夢想,但同時又有明確的真實感。這也是我喜歡巴塞爾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我們在巴塞爾所看到的所有奢華珠寶包括其他奢侈品,閃爍,夢幻,熠熠生輝只是外象,不過是一種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載體,它是物化的,但珠寶傳遞的不僅僅是物質的外放,不能拘泥于物質,而是在物質之外尋找靈魂的光芒,它的背后是國際間的交流和交融。
從國際關注的命題上升到文化,思想,哲學,美學方面的交流,生活品味的交流,進而上升到設計品味的體驗,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設計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意義所在。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態度決定一切,珠寶設計的態度源自活的文化,而非死的符號元素,它以一種生活的態度去融合,只要我們愿意,石頭縫里都能發現思想。設計師要愛這種生活態度,在這個生活中去找自己,另外,珠寶設計的發展還要依賴于一種融合,用一種敏銳的國際視野,去跟當下融合。首先是文化的活性;其次是國際前沿的融合。這兩點在珠寶設計中的體現,是珠寶設計未來發展的方向。工業化,商業化,國際化都是不可阻擋的現代潮流,設計師在這個潮流中順勢而流,那是必然的。
第二、一種思考
再看今年巴塞爾珠寶展的現場,目之所及都有華人的身影,展館里此起彼伏的普通話,粵語.各地方言和忙碌的中國公關以及笑容燦爛的中國企業的掌門人,讓人感覺巴塞爾展”很中國”。
如此多的中國身影出現在巴塞爾展上,同西方同行共同交流演繹珠寶的不同觀念,給我們帶來深深的思考。觀念的不同,其實就是文化的不同。當下的中國,在世界上已經有了很多的話語權,并且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經濟強勁快速發展的同時,必須注重中國文化東方元素的傳輸,而文化的輸出其實就是輸出模式,輸出管理,輸出標準,輸出思想。文化輸出最終是一種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輸出。
設計上的反思和自省是中國珠寶行業發展到今天這種程度的時刻一種非常重要的部分,而來自行業和企業內部的反思才是讓中國珠寶走向世界的關鍵。正視現實,正視西方珠寶的存在,積極,全面,細節地進行交流和學習,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精神體驗。中西方珠寶差異的形成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地理環境,歷史和政治,民族性等等,限于篇幅,在此不作詳述。
第三、一種警醒
我們要清醒認識差距,我們的設計力量依然很薄弱,差距很大,看不到差距那是自欺欺人;不承認差距就會迷失方向.相對于成熟的品牌,我們在專業性,高度性,難度上,市場把握上以及商業價值和商業的深度這一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的珠寶設計師在設計,工藝,思維突破方面,需要有洗心革面的調整,要有推倒重來的勇氣和決心,放空后重來,充分交流。參加巴塞爾展的真正意義就在于充分吸收資訊,消化體驗,突破提高。在形式上,細節上。目標上,方向上去努力,做設計是很痛苦的,痛苦的根源是在于我們不敢不承認不肯承認和外界的差距,而痛苦恰恰又是設計師的一劑良藥,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們想快樂也得先痛苦,先痛而后快,才能稱之為痛快。這也是通常所說的涅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