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之家記者問:相比國際大牌珠寶設計、珠寶工藝,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吳耀行在巴塞爾珠寶展2號館廣場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凌絕頂眾山小。
在中國珠寶行業快速發展的當下,企業老板更在乎的是原材料成本和人情生意,而忽略人文和各類人文藝術的融合. ,忽略珠寶首飾外在的形態和內在的神韻. 而工業化批量生產又讓讓設計師,起版師以及各道工序的工匠等并沒有把心思放在每一款首飾的細節之上,致使大多數產品都浮躁不堪,缺乏真正的文化內涵和情感依托.這就是目前中國珠寶和西方珠寶有很大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和國內相比,外國同行更愿意在諸如文學,音律,人文,歷史等諸多領域的融合方面下足功夫, 往往并不單純做產品,設計師和工匠大多有幾十年的工作經驗和知識背景,有豐富的生活經歷,比如,前不久來TTF講學的歐洲設計學院的老教授西斯就是其一,高級珠寶最閃光的地方就是精益求精。相較而言,西方的珠寶設計顯得比中國的珠寶設計更有氣質,形神兼備,作品主題和設計語言更有穿透性和感染力。
通過對西方珠寶的真切考察和近距離學習,我們不得不承認中西方珠寶首飾的差距,我們需要對這種差距進行全面的集體的反思,當人走到一個陌生的舞臺時,通常都會被最刺眼的燈光遮住目光,我們往往會因為一棵樹而看不到整片森林,但是西方的這片森林還遠不止于此,毫無疑問,西方珠寶首飾的發展和繁榮為我們提供了巨大的交流平臺以及全方位的學習機會.透過那些令人震撼的高級珠寶,如果對現實作一番深入的探究,我們就會發現這是一個紛繁復雜的體系,我們不應該有另外一個簡單的想法把西方的珠寶和中國的珠寶混淆在一起,這種想法主要是源于中國的市場之大,以及它的特殊性和它在全球經濟中的作用.而珠寶應該被視為一個混合了各個民族,文化,宗教和生活方式的整體才是最為恰當的做法.不承認差距,那就會影響我們的交流和進步.但我們的眼光也不能單純地盯著某家公司或某個款式.而應該是一種積極的,全方位的交流和學習。
珠寶之家記者問:對國內未去巴塞爾的設計師,你有什么經驗給他們分享下?
吳耀行:沒到巴塞爾珠寶展,就不算了解國際珠寶市場
此次,TTF派出強大的設計師團隊來參觀學習,讓中國本土的年輕設計師親臨現場,開闊眼界,豐富自己的設計思維。
巴塞爾展的意義在于它給了你一個透視的,立體的珠寶觀念,西方珠寶的優勢在于風格非常明晰,以及它的持續性,傳承性和傳播性,讓人有一種歷史感厚重感,非常的綜合甚至跨界.而中國的設計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都是紙面的,流水線上的,缺乏的是神韻和生動感.這是很多珠寶設計師都比較關心的問題。
目前,中國的現代首飾設計也不能說原創性不夠,而是設計的理念,設計的品味不夠,設計的完美度和完成度不夠,從審美和技術層面相結合來表達產品的概念不夠等等,其實就是無法深入的問題。中國的珠寶設計師面臨的壓力也挺大的,設計不僅要好看,有新意,還要有好的銷量,所以設計師必須了解各種技術條件和藝術資訊,甚至把自己當作一個直接的營銷者。由于設計師自身對首飾的工藝不太了解,沒有辦法把自己的概念完全發揮出來,作品一旦制作出來,就會讓人感覺完成的不夠,因此,設計如果與工藝結合不夠的話,設計師是沒辦法把設計理念完美體現的. 現代珠寶設計的理念揉和了材料和科學、藝術理論和表達手段所進行的設計,強調使用現代藝術中的抽象主義、立體主義、構成主義。要求設計師對形式設計、概念設計有一個完整認識。注重珠寶設計的商業價值,美學內涵,講究精致生活體驗,研究國際關注命題,朝著符合國際市場準入水平的方向發展。
巴塞爾展是高度,是絕頂.仰之彌高,行之彌堅.愿以此言與中國同行共勉。